第22章 我们有房子住了
關燈
小
中
大
看衙門沒有公務要處理,淩望特意換上官服,帶着劉同往城外走。
他沒帶跟班,但見路上百姓見他一身紅色官服,遠遠地就避開了,甚至都不敢多看一眼。
劉同生怕他不高興,沒話找話地說了幾句,見他興趣不高,便很快住嘴了。
一路來到十裡廟,淩望看見災民們都在歇息,有些則在另一邊煎藥,看起來精神都不錯,臉上也有笑容,雖然依舊瘦弱,但看得出來都健康不少。
看見他,衆人停下話頭,紛紛站起來,都高聲喊道,“陳大人……” 一個老漢扒開人群站到前面,看見淩望跪下就拜,“小人李三,多謝大人救命之恩,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 李三拜着,看向人群中怯懦站着的女子,招呼道,“貞娘,快過來拜見大人。
” 那叫貞娘的女子就是那日發燒昏倒的姑娘,早已經知道是眼前這位“狗官”請大夫救的自己,雖然害怕,但聽父親這麼說也隻好走上前跪下,“民女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 貞娘低着頭,身體顫抖。
她害怕這“狗官”要她“救命之恩以身相許”,她也當然不是對自己的長相自信,實在是這“狗官”聲名在外,如果真被他看上,她這輩子豈不是就完了。
“咳……”淩望也看出少女的害怕了,咳嗽一聲,示意劉同将人扶起來,嘴上道,“都快起來吧,本官身為一縣父母官,自然愛民日子,不過都是本官分内之事,不必謝我。
” 其他災民聽淩望這麼說,面面相觑,繼而表情都放松了。
他們可都是受過淩望恩惠的,淩望不僅請大夫給他們看病,還免了他們的藥費,現在各家生病的家人都已經有所好轉。
以這“狗官”的處事為人,原本衆人還以為會有什麼條件或者火坑等着他們,沒想到淩望竟然也沒趁機說什麼。
淩望笑着道,“聽說房屋已經修建完畢,你們都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可以入住的話屆時便把房子分了。
” 衆人一聽,立刻沸騰起來。
“真……真的有房子住了?” “對啊,我不是在做夢吧?” “當然不是,陳大人說了,要分房!” 衆人興奮非常,紛紛讨論起來。
然後竟然有人開始稱贊淩望,說他是一個好官,絕口不再提以前他欺壓百姓的事迹,畢竟都是聽說的,欺壓的也不是他們,誰知道是不是好官被污蔑呢。
淩望心中暗爽,隻要口碑好起來,還怕被砍嗎? 倒時煽動民衆一請願,就算是皇帝也得考慮一下會不會惹衆怒不是。
十裡坡看着距離十裡廟很近,但走過去也有好長一段路,而且路況不好,對淩望一個現在出門就走水泥路和柏油路的人來說真是煎熬無比。
看來還得修路啊! 一群人浩浩蕩蕩到了十裡坡,放眼望去,新修建的房屋一棟接一棟,非常整齊好看。
不過對古代的人來說,眼前的房子和他們所見的建築實在差太多了。
每一棟房高都在三米之間,都是木質結構,地基也是木樁撐起來的,淩望解釋這樣是為了防潮防蛇蟲。
蓋頂是一層茅草加泥
他沒帶跟班,但見路上百姓見他一身紅色官服,遠遠地就避開了,甚至都不敢多看一眼。
劉同生怕他不高興,沒話找話地說了幾句,見他興趣不高,便很快住嘴了。
一路來到十裡廟,淩望看見災民們都在歇息,有些則在另一邊煎藥,看起來精神都不錯,臉上也有笑容,雖然依舊瘦弱,但看得出來都健康不少。
看見他,衆人停下話頭,紛紛站起來,都高聲喊道,“陳大人……” 一個老漢扒開人群站到前面,看見淩望跪下就拜,“小人李三,多謝大人救命之恩,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 李三拜着,看向人群中怯懦站着的女子,招呼道,“貞娘,快過來拜見大人。
” 那叫貞娘的女子就是那日發燒昏倒的姑娘,早已經知道是眼前這位“狗官”請大夫救的自己,雖然害怕,但聽父親這麼說也隻好走上前跪下,“民女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 貞娘低着頭,身體顫抖。
她害怕這“狗官”要她“救命之恩以身相許”,她也當然不是對自己的長相自信,實在是這“狗官”聲名在外,如果真被他看上,她這輩子豈不是就完了。
“咳……”淩望也看出少女的害怕了,咳嗽一聲,示意劉同将人扶起來,嘴上道,“都快起來吧,本官身為一縣父母官,自然愛民日子,不過都是本官分内之事,不必謝我。
” 其他災民聽淩望這麼說,面面相觑,繼而表情都放松了。
他們可都是受過淩望恩惠的,淩望不僅請大夫給他們看病,還免了他們的藥費,現在各家生病的家人都已經有所好轉。
以這“狗官”的處事為人,原本衆人還以為會有什麼條件或者火坑等着他們,沒想到淩望竟然也沒趁機說什麼。
淩望笑着道,“聽說房屋已經修建完畢,你們都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可以入住的話屆時便把房子分了。
” 衆人一聽,立刻沸騰起來。
“真……真的有房子住了?” “對啊,我不是在做夢吧?” “當然不是,陳大人說了,要分房!” 衆人興奮非常,紛紛讨論起來。
然後竟然有人開始稱贊淩望,說他是一個好官,絕口不再提以前他欺壓百姓的事迹,畢竟都是聽說的,欺壓的也不是他們,誰知道是不是好官被污蔑呢。
淩望心中暗爽,隻要口碑好起來,還怕被砍嗎? 倒時煽動民衆一請願,就算是皇帝也得考慮一下會不會惹衆怒不是。
十裡坡看着距離十裡廟很近,但走過去也有好長一段路,而且路況不好,對淩望一個現在出門就走水泥路和柏油路的人來說真是煎熬無比。
看來還得修路啊! 一群人浩浩蕩蕩到了十裡坡,放眼望去,新修建的房屋一棟接一棟,非常整齊好看。
不過對古代的人來說,眼前的房子和他們所見的建築實在差太多了。
每一棟房高都在三米之間,都是木質結構,地基也是木樁撐起來的,淩望解釋這樣是為了防潮防蛇蟲。
蓋頂是一層茅草加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