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人呐,都是对比出来的
關燈
小
中
大
鄧大姐一家來的晚一點,她帶着小兒子一起來的,那孩子叫吳小山,9歲了,剛上小學二年級。
鄧念淑來了以後也幫忙幹這幹那,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從老太太這兩間小屋裡找出那麼多活來幹的。
吳小山倒是跟許新安爺仨一樣,眼裡沒活,叫完人就跑到院子裡玩,也不怕冷。
正午的時候,陽光好了一點,許新安也帶着許聰聰和許明明在外面玩,他相信孩子就像植物,得曬曬太陽才能長得更茁壯。
看着瘦的跟猴子一樣的吳小山,許新安把許聰聰吃剩下放在桌上的餅幹拿了出來,跟許聰聰商量:“給你哥哥姐姐們吃吧,行嗎?” 許聰聰吃飽了就不在意了,“行。
” 許新安拿了兩塊給吳小山,剩下的都準備給李金玲。
吳小山雖然瘦,好歹還有學上呢,李金玲那孩子8歲了,還沒上學呢。
在許新安看來,自然是李金玲更可憐。
沒看李金玲一直幫忙幹活,而吳小山一直在玩嗎。
他印象中,李金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幹活了,那時候可能還不如他家聰聰大。
大人都喜歡勤快聽話的孩子,許新安也不例外。
吳小山和李金玲比起來,他自然是更喜歡李金玲一點。
許新安不是個多大方的人,他給孩子分餅幹,主要是因為他閨女已經不吃了,這玩意吃不完他也帶不走,還不如用來哄孩子、當好人呢。
“金玲,别幹了,出來玩會,吃塊餅幹。
” 李金玲坐在竈台前燒火,聞言擡起頭來,眼神怯怯,不知道該說什麼。
許新安也不惱,喊許聰聰,“你拿給姐姐。
” 許聰聰正在瘋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不要。
” 李金玲趕緊低下了頭,她以為許聰聰不同意把餅幹給她。
許新安使喚不動孩子,隻好自己進屋把餅幹放在了李金玲手上,“吃吧,都是你的,聰聰不吃了。
” 李金玲小聲說道:“謝謝姨父。
” 許新安笑了笑,沒說話,謝啥呀,幾塊餅幹的事,他家聰聰到處吃,也沒說過謝謝,那不就見外了嗎! 但他還是很高興的。
有禮貌的小孩總是更讨人喜歡。
許新安順便端了個小茶杯出去,裡面是晾到溫熱的白開水,出了門喂給追着姐姐跑的許明明,許聰聰跑三圈,她也跑不了一圈。
“聰聰,你喝不喝?” “喝。
” 許新安回去又倒了一杯。
鄧念英忙完了手上的活,也到院子裡來曬太陽,她跟許聰聰說:“你看看你姐姐,多勤快,你再看看你,就知道玩。
” 許聰聰說:“我高興。
” “你姐姐幹活也高興啊。
” 許聰聰看了李金玲一眼,又看了一眼,“沒看出來。
” 許新安都快笑死了,“沒看出來就對了。
” 幹活還高興,那不就傻了嗎? 他喜歡别人家的又老實又勤快的孩子,但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那樣。
老實和勤快這兩種品行合起來,簡直太可怕了。
那不被人欺負死啊? 鄧念英瞥了他一眼,“對什麼對,有你這麼教的嗎?我從小就勤快,8歲就開始下地了。
12歲就拿滿工分,不比男勞力掙得少。
” 說起這個,鄧念英是很自豪的,她純粹靠自己,就養活了自己和母親,從不想着走捷徑,不想着占便宜,整個村子的人說起她,就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許新安想說,所以你沒長高啊,看看你自己,再看看你兩個姐姐,人家都比你高了快一頭,你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嗎? 倆人結婚4年多才有了許聰聰,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鄧念英以前受的苦太多了,身體沒養好,月經紊亂。
到了他家好吃好喝的調理了兩年多,才終于正常了。
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
傷人的話到底沒有說出口。
大過年的,還在念英娘家,給她留點面子。
他換了個話題,“金玲今年上學嗎?” 鄧念英:“……” 哪壺不開提哪壺。
剛才她問她二姐:“啥時候讓金玲去上學?” 她二姐說:“家裡困難,不讓她上了。
” 說實話,鄧念英心裡是很為李金玲難過的。
她自己在該上學的年齡趕上父親生病、去世,後來又和母親相依為命,不得不掙工分謀生,一天學都沒上過,這是她心裡永遠的遺憾。
她家聰聰和明明肯定都要上學的,上到她們考不上了為止,能多上幾年就多上幾年,多學點知識。
鄧念英有心想要勸幾句,又怕她姐找她借錢,到時候她借還是不借啊? 算了,還是回去以後和許新安商量商量再說吧。
許新安一個問題絕殺,鄧念英轉身回了屋裡,去和母親姐姐聊天去了。
☆ 與此同時,許家。
李雲錦也在招待自己的兩個女兒女婿和外孫子、外孫女。
許新梅和許新紅就按照傳統習俗拿禮物過來。
除了禮物,倆人還每人給了老太太10塊錢。
因為許新安會帶着許聰聰去給兩個姐姐拜年,是要還禮的。
所以這些肉酒之類的東西,你來我往,走了個寂寞,隻有這10塊錢,是真的孝敬到了老太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許新梅和許新紅也不拿自己當外人,讓老太太歇着,她倆下廚做飯,食材都是老太太備好的。
兩個女婿就坐那兒陪着老太太喝茶閑聊,四個孩子自己玩。
女兒女婿們還會互相串門,李雲錦的女兒女婿要去許義那裡坐坐,許義的女兒女婿也會到李雲錦這兒來看看,這種就不需要帶禮物,隻要帶着嘴問個過年好、說幾句吉利話就行。
吃完飯之後,許新梅和許新紅還會去自
鄧念淑來了以後也幫忙幹這幹那,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從老太太這兩間小屋裡找出那麼多活來幹的。
吳小山倒是跟許新安爺仨一樣,眼裡沒活,叫完人就跑到院子裡玩,也不怕冷。
正午的時候,陽光好了一點,許新安也帶着許聰聰和許明明在外面玩,他相信孩子就像植物,得曬曬太陽才能長得更茁壯。
看着瘦的跟猴子一樣的吳小山,許新安把許聰聰吃剩下放在桌上的餅幹拿了出來,跟許聰聰商量:“給你哥哥姐姐們吃吧,行嗎?” 許聰聰吃飽了就不在意了,“行。
” 許新安拿了兩塊給吳小山,剩下的都準備給李金玲。
吳小山雖然瘦,好歹還有學上呢,李金玲那孩子8歲了,還沒上學呢。
在許新安看來,自然是李金玲更可憐。
沒看李金玲一直幫忙幹活,而吳小山一直在玩嗎。
他印象中,李金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幹活了,那時候可能還不如他家聰聰大。
大人都喜歡勤快聽話的孩子,許新安也不例外。
吳小山和李金玲比起來,他自然是更喜歡李金玲一點。
許新安不是個多大方的人,他給孩子分餅幹,主要是因為他閨女已經不吃了,這玩意吃不完他也帶不走,還不如用來哄孩子、當好人呢。
“金玲,别幹了,出來玩會,吃塊餅幹。
” 李金玲坐在竈台前燒火,聞言擡起頭來,眼神怯怯,不知道該說什麼。
許新安也不惱,喊許聰聰,“你拿給姐姐。
” 許聰聰正在瘋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不要。
” 李金玲趕緊低下了頭,她以為許聰聰不同意把餅幹給她。
許新安使喚不動孩子,隻好自己進屋把餅幹放在了李金玲手上,“吃吧,都是你的,聰聰不吃了。
” 李金玲小聲說道:“謝謝姨父。
” 許新安笑了笑,沒說話,謝啥呀,幾塊餅幹的事,他家聰聰到處吃,也沒說過謝謝,那不就見外了嗎! 但他還是很高興的。
有禮貌的小孩總是更讨人喜歡。
許新安順便端了個小茶杯出去,裡面是晾到溫熱的白開水,出了門喂給追着姐姐跑的許明明,許聰聰跑三圈,她也跑不了一圈。
“聰聰,你喝不喝?” “喝。
” 許新安回去又倒了一杯。
鄧念英忙完了手上的活,也到院子裡來曬太陽,她跟許聰聰說:“你看看你姐姐,多勤快,你再看看你,就知道玩。
” 許聰聰說:“我高興。
” “你姐姐幹活也高興啊。
” 許聰聰看了李金玲一眼,又看了一眼,“沒看出來。
” 許新安都快笑死了,“沒看出來就對了。
” 幹活還高興,那不就傻了嗎? 他喜歡别人家的又老實又勤快的孩子,但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那樣。
老實和勤快這兩種品行合起來,簡直太可怕了。
那不被人欺負死啊? 鄧念英瞥了他一眼,“對什麼對,有你這麼教的嗎?我從小就勤快,8歲就開始下地了。
12歲就拿滿工分,不比男勞力掙得少。
” 說起這個,鄧念英是很自豪的,她純粹靠自己,就養活了自己和母親,從不想着走捷徑,不想着占便宜,整個村子的人說起她,就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許新安想說,所以你沒長高啊,看看你自己,再看看你兩個姐姐,人家都比你高了快一頭,你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嗎? 倆人結婚4年多才有了許聰聰,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鄧念英以前受的苦太多了,身體沒養好,月經紊亂。
到了他家好吃好喝的調理了兩年多,才終于正常了。
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
傷人的話到底沒有說出口。
大過年的,還在念英娘家,給她留點面子。
他換了個話題,“金玲今年上學嗎?” 鄧念英:“……” 哪壺不開提哪壺。
剛才她問她二姐:“啥時候讓金玲去上學?” 她二姐說:“家裡困難,不讓她上了。
” 說實話,鄧念英心裡是很為李金玲難過的。
她自己在該上學的年齡趕上父親生病、去世,後來又和母親相依為命,不得不掙工分謀生,一天學都沒上過,這是她心裡永遠的遺憾。
她家聰聰和明明肯定都要上學的,上到她們考不上了為止,能多上幾年就多上幾年,多學點知識。
鄧念英有心想要勸幾句,又怕她姐找她借錢,到時候她借還是不借啊? 算了,還是回去以後和許新安商量商量再說吧。
許新安一個問題絕殺,鄧念英轉身回了屋裡,去和母親姐姐聊天去了。
☆ 與此同時,許家。
李雲錦也在招待自己的兩個女兒女婿和外孫子、外孫女。
許新梅和許新紅就按照傳統習俗拿禮物過來。
除了禮物,倆人還每人給了老太太10塊錢。
因為許新安會帶着許聰聰去給兩個姐姐拜年,是要還禮的。
所以這些肉酒之類的東西,你來我往,走了個寂寞,隻有這10塊錢,是真的孝敬到了老太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許新梅和許新紅也不拿自己當外人,讓老太太歇着,她倆下廚做飯,食材都是老太太備好的。
兩個女婿就坐那兒陪着老太太喝茶閑聊,四個孩子自己玩。
女兒女婿們還會互相串門,李雲錦的女兒女婿要去許義那裡坐坐,許義的女兒女婿也會到李雲錦這兒來看看,這種就不需要帶禮物,隻要帶着嘴問個過年好、說幾句吉利話就行。
吃完飯之後,許新梅和許新紅還會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