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人呐,都是对比出来的
關燈
小
中
大
己的姥爺家看看。
按照這兒的習俗,姑娘出嫁之後,娘家的親戚就不必再走了,什麼姑姑家、舅舅家、姨媽家,都不需要再走動,隻需要回娘家。
女方親戚就隻走娘家這一門,包括親兄弟姐妹。
但是許新梅和許新紅的姥姥家就在本村,而且出嫁之前和姥爺、舅舅走得近,姥爺和舅舅對母親也多有照顧,所以,每年來拜年的時候,他們會在下午去姥爺家坐坐,不需要帶肉,帶上兩瓶酒、兩個罐頭、兩包點心就行。
這些東西也沒必要再帶回來一半,直接都給姥爺和舅舅留下。
李老爺子會給每個孩子一份壓歲錢。
李雲錦也會給他們一份。
錢不多,一塊兩塊的,是個心意。
☆ 許聰聰也收到了姥姥給的一塊壓歲錢。
表哥表姐還謙讓一下,她二話沒說接過來就塞進了自己的小口袋。
許明明有樣學樣,也直接接了過來。
臨走的時候,陳蓁拿出了她給許聰聰和許明明做好的鞋子,千層底布鞋,上面還繡了花,看起來十分精美。
她雖然對許新安冷淡,也不怎麼待見許聰聰,但是在所有的外孫子外孫女中,她隻給許聰聰做鞋子,現在又加了個許明明。
這是她對小女兒的一點偏愛。
許聰聰不喜歡這種繡花鞋,老太太感太重了,穿上就像是舊社會走出來的。
她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審美。
這種鞋她不愛穿。
拿回去就不得不穿。
她媽盯着呢,鄧念英會說:“這可是你姥姥花大力氣做的。
” 誰讓她做了! 許聰聰皺了皺小眉頭,剛想表達自己的嫌棄,就被許新安捂住了嘴,“謝謝媽。
” 這種時候,過于直言不諱就不好了。
這種繡花鞋,一看就費了老太太不少時間,但是,“以後就别做了,費眼睛。
” 每次為了穿不穿繡花鞋,聰聰都要和她媽犟半天,是家庭不和諧因素。
陳蓁看了他們一眼,說道:“就算我想做,也做不了幾年了。
” 她年紀大了,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許新安:“……” 鄧念英說:“别給她做,她不知好歹。
” 許聰聰“哼”了一聲,你才不知好歹,她奶奶做的條絨布鞋比這好看多了。
不管怎麼說,“回娘家”這項艱巨的任務完成了。
許新安騎上車離開丈母娘家的時候,心情輕松又愉快。
路上,鄧念英問他:“二姐說不讓金玲上學了,你說我要不要勸一勸?小孩子總歸還是得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吧。
” “你說得對,你想勸就勸呗。
” “我勸了,她要是說,‘沒錢,要不你借我點’,那我借不借啊?” 許新安說:“救急不救窮,她要是沒錢上學,你可以借第一次的學費給她,但以後就算了吧,總不能次次都借給她。
第一次借的錢,你也就甭催她還了。
她啥時候主動還你就接着,不還也就算了。
” “行。
那等我去給二姐拜年的時候,跟她說說這個。
金玲就算上學,也得等到秋天了。
” “嗯。
” 過了片刻,許新安又說:“我看二姐家也沒那麼窮。
她家老大不是在礦上幹活嗎?一個月還沒有幾十塊啊?” “老大掙的錢不得攢着娶媳婦啊?她家現在住的還是三間土坯房,不蓋房子誰會嫁給他啊。
現在又不是幾年前了。
” “她家老二不是在上學?” “二姐夫指望他能考出去呢,最好能上個中專,要是考不上,就去上高中,然後再考大學。
他成績還行,二姐夫指望他光宗耀祖呢。
” “我怎麼記得他去年就到了該考的時候了?” “去年沒考上,在初三複讀呢。
我不是跟你說過一遍了嗎?” 許新安哪兒記得這些,他譏諷道:“老二有錢複讀,老三沒錢上一年級,你二姐一家可真有意思。
” 鄧念英歎了口氣,她也覺得二姐一家的做法不好,金玲不光沒書讀,小小年紀就得下地幹活,跟她小時候一樣。
但是她那時候沒爹了,李金玲可是爹娘健在的。
事實上,現在是金玲和她爹一起幹活,供着她二哥上學。
哎~ 都是命。
她一說,她二姐就要抹眼淚,跟她說:“我有什麼辦法,我自己身體不好,幹不了活,平時還得看病吃藥,全靠你姐夫養活,你姐夫又是個沒本事的,就讓她在家裡幹活吧,給她爸分擔分擔。
” 這個時候,許新安在她心裡的形象就空前高大了,畢竟他的口頭禅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砸鍋賣鐵也得讓孩子上學”。
而且到目前為止,他也确實是這麼做的。
她雖然覺得他有很多缺點,但是在這一點上,許新安無可挑剔。
人呐,都是對比出來的。
這樣一對比,許新安就好太多了。
鄧念英正在後座上思緒亂飛呢,就聽許新安跟許聰聰說:“你别跟你金玲姐學,她傻。
不讓她上學,她就該打着滾鬧。
知道嗎?” 鄧念英:“……” 許聰聰在前面笑的嘎嘎的,“知道。
” 鄧念英想說點什麼,想了想,又沒有說。
她知道懂事聽話勤勞能幹的小孩讨人喜歡,就想把孩子往那個方向培養。
但是看起來,不管她什麼樣,她爹都喜歡,那她還培養個屁啊! 過了一會,她跟許新安說:“你教她這些,以後聰聰變得又懶又饞,看你怎麼辦!” “怎麼辦!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懶了不用幹活,饞了多吃東西,哪有問題?” 鄧念英:“……” 許新安問許聰聰:“有問題嗎?” 許聰聰說:“沒有問題。
” 喜歡八零姐妹日常請大家收藏:()八零姐妹日常
按照這兒的習俗,姑娘出嫁之後,娘家的親戚就不必再走了,什麼姑姑家、舅舅家、姨媽家,都不需要再走動,隻需要回娘家。
女方親戚就隻走娘家這一門,包括親兄弟姐妹。
但是許新梅和許新紅的姥姥家就在本村,而且出嫁之前和姥爺、舅舅走得近,姥爺和舅舅對母親也多有照顧,所以,每年來拜年的時候,他們會在下午去姥爺家坐坐,不需要帶肉,帶上兩瓶酒、兩個罐頭、兩包點心就行。
這些東西也沒必要再帶回來一半,直接都給姥爺和舅舅留下。
李老爺子會給每個孩子一份壓歲錢。
李雲錦也會給他們一份。
錢不多,一塊兩塊的,是個心意。
☆ 許聰聰也收到了姥姥給的一塊壓歲錢。
表哥表姐還謙讓一下,她二話沒說接過來就塞進了自己的小口袋。
許明明有樣學樣,也直接接了過來。
臨走的時候,陳蓁拿出了她給許聰聰和許明明做好的鞋子,千層底布鞋,上面還繡了花,看起來十分精美。
她雖然對許新安冷淡,也不怎麼待見許聰聰,但是在所有的外孫子外孫女中,她隻給許聰聰做鞋子,現在又加了個許明明。
這是她對小女兒的一點偏愛。
許聰聰不喜歡這種繡花鞋,老太太感太重了,穿上就像是舊社會走出來的。
她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審美。
這種鞋她不愛穿。
拿回去就不得不穿。
她媽盯着呢,鄧念英會說:“這可是你姥姥花大力氣做的。
” 誰讓她做了! 許聰聰皺了皺小眉頭,剛想表達自己的嫌棄,就被許新安捂住了嘴,“謝謝媽。
” 這種時候,過于直言不諱就不好了。
這種繡花鞋,一看就費了老太太不少時間,但是,“以後就别做了,費眼睛。
” 每次為了穿不穿繡花鞋,聰聰都要和她媽犟半天,是家庭不和諧因素。
陳蓁看了他們一眼,說道:“就算我想做,也做不了幾年了。
” 她年紀大了,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許新安:“……” 鄧念英說:“别給她做,她不知好歹。
” 許聰聰“哼”了一聲,你才不知好歹,她奶奶做的條絨布鞋比這好看多了。
不管怎麼說,“回娘家”這項艱巨的任務完成了。
許新安騎上車離開丈母娘家的時候,心情輕松又愉快。
路上,鄧念英問他:“二姐說不讓金玲上學了,你說我要不要勸一勸?小孩子總歸還是得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吧。
” “你說得對,你想勸就勸呗。
” “我勸了,她要是說,‘沒錢,要不你借我點’,那我借不借啊?” 許新安說:“救急不救窮,她要是沒錢上學,你可以借第一次的學費給她,但以後就算了吧,總不能次次都借給她。
第一次借的錢,你也就甭催她還了。
她啥時候主動還你就接着,不還也就算了。
” “行。
那等我去給二姐拜年的時候,跟她說說這個。
金玲就算上學,也得等到秋天了。
” “嗯。
” 過了片刻,許新安又說:“我看二姐家也沒那麼窮。
她家老大不是在礦上幹活嗎?一個月還沒有幾十塊啊?” “老大掙的錢不得攢着娶媳婦啊?她家現在住的還是三間土坯房,不蓋房子誰會嫁給他啊。
現在又不是幾年前了。
” “她家老二不是在上學?” “二姐夫指望他能考出去呢,最好能上個中專,要是考不上,就去上高中,然後再考大學。
他成績還行,二姐夫指望他光宗耀祖呢。
” “我怎麼記得他去年就到了該考的時候了?” “去年沒考上,在初三複讀呢。
我不是跟你說過一遍了嗎?” 許新安哪兒記得這些,他譏諷道:“老二有錢複讀,老三沒錢上一年級,你二姐一家可真有意思。
” 鄧念英歎了口氣,她也覺得二姐一家的做法不好,金玲不光沒書讀,小小年紀就得下地幹活,跟她小時候一樣。
但是她那時候沒爹了,李金玲可是爹娘健在的。
事實上,現在是金玲和她爹一起幹活,供着她二哥上學。
哎~ 都是命。
她一說,她二姐就要抹眼淚,跟她說:“我有什麼辦法,我自己身體不好,幹不了活,平時還得看病吃藥,全靠你姐夫養活,你姐夫又是個沒本事的,就讓她在家裡幹活吧,給她爸分擔分擔。
” 這個時候,許新安在她心裡的形象就空前高大了,畢竟他的口頭禅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砸鍋賣鐵也得讓孩子上學”。
而且到目前為止,他也确實是這麼做的。
她雖然覺得他有很多缺點,但是在這一點上,許新安無可挑剔。
人呐,都是對比出來的。
這樣一對比,許新安就好太多了。
鄧念英正在後座上思緒亂飛呢,就聽許新安跟許聰聰說:“你别跟你金玲姐學,她傻。
不讓她上學,她就該打着滾鬧。
知道嗎?” 鄧念英:“……” 許聰聰在前面笑的嘎嘎的,“知道。
” 鄧念英想說點什麼,想了想,又沒有說。
她知道懂事聽話勤勞能幹的小孩讨人喜歡,就想把孩子往那個方向培養。
但是看起來,不管她什麼樣,她爹都喜歡,那她還培養個屁啊! 過了一會,她跟許新安說:“你教她這些,以後聰聰變得又懶又饞,看你怎麼辦!” “怎麼辦!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懶了不用幹活,饞了多吃東西,哪有問題?” 鄧念英:“……” 許新安問許聰聰:“有問題嗎?” 許聰聰說:“沒有問題。
” 喜歡八零姐妹日常請大家收藏:()八零姐妹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