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万兴邦就是金字招牌!

關燈
    萬。

     地對地導彈就不一樣了,要是裝備300枚地對地導彈,就算盡量壓力成本,也絕對過千萬。

    就像大名鼎鼎的飛毛腿導彈,在60年代,一枚就要大好幾萬米刀,射程還不到300公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傻大木和獅子八年戰争期間,本國的武器供應不足,缺少高端武器,獲得過四處購買武器。

    作為武器供應商之一,老毛子沒少賣飛毛腿導彈給傻大木。

     這時候邁克不是幾萬米刀的價格。

    是一枚售價十五萬米刀! 比正常售價貴了兩三倍,正常時期,傻大木肯定不會買。

    問題是他們買武器的時候,是非正常時期。

     獅子向别人購買武器,有可能是鷹醬,也有可能是其他國家,總之他一定會對外購買武器!傻大木不買,武器就會落後,落後就要挨打! 沒辦法,明知道一枚飛毛腿十五萬米刀就是趁火打劫,就是宰他,他也不得不買!買了還能苟延殘喘。

     不買就隻能被打得落花流水。

     龍國也能到地對地導彈,到一枚射程500公裡的地堆的導彈,每一枚的造價将高達四五萬。

    這就是增程的代價! 口徑305毫米的戰略遠程火炮一旦造出來,就意味着再也不需要地對地導彈了。

    威力差不多,射速快,造價低廉,還要什麼地對地導彈? 受影響的可不隻是導彈。

    還有空軍。

     在沒有305毫米戰略遠程火炮的情況下,戰争打響的時候,第一波襲擊往往是空軍前往轟炸。

    摧毀對方的主要軍事目标。

     有了305毫米戰略遠程火炮就不一樣了,隻要在500公裡的攻擊範圍内,一炮打過去就行了。

    面對多個目标,直接遠程火炮覆蓋。

     當然。

     空軍隻是受影響,不可能淘汰。

     因為305毫米的戰略遠程火炮的射程是有限的,超過500公裡就無能為力了,就需要空軍了!要收拾老光頭的時候,打灣灣的時候,也不需要空軍了。

     目标在500公裡範圍内。

     直接用305毫米戰略遠程火炮火力覆蓋就行。

     隻要舍得炮彈,就算是高山,也能炸成平地,甚至炸成盆地!當然。

     這些都是設想。

     首先要生産出305毫米戰略遠程火炮,再進行一系列性能測試,使用的時候也需要謹慎一些。

     畢竟炮彈便宜,或泡沫便宜。

    造價接近200萬。

     在陸軍的武器中,價值200萬的武器,絕對是最貴的,比坦克還貴!而且是貴很多! 唯一能和305毫米戰略遠程火炮比造價的,就是陸軍剛開始裝備的防空導彈,也是200萬左右。

    軍方和國防都通過了。

     接下來就是制造的問題,制造方面沒有難度。

     萬興邦弄出來的機床,數控機床,五軸聯動中心,這些高精度的機床,都能勝任加工任務。

    而且305毫米戰略遠程火炮,生産的難度并不大。

     造價高,主要原因不是一門炮,而是一套體系。

     包括主車、自動裝填車和十輛炮彈運輸車,這些都加起來,全部的造價之和是200萬!單獨拿出來一輛,造價并不誇張。

     就像主車。

     履帶式車身,底盤和坦克一樣,但不需要坦克一樣的防護能力,也不需要安裝坦克的防護裝甲。

    除了炮管。

     車身的制造肯定比坦克便宜。

     使用的發動機是成熟款V12機械增壓柴油發動機,變速箱也是同一型号的。

    不用重新研發。

     更不需要重新生産。

     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了。

     通用的底盤,通用的零件,大大減少了後勤維護的難度,直接下單生産坦克的下半身就行了。

    而且初期生産隻是為了測試。

     并不需要生産一套。

     隻需要生産一輛主車,一輛自動裝電車,一輛炮彈運輸車,就能滿足測試需要。

    (趙的趙)速度肯定比生産一整套要快。

     成本也要低很多。

    畢竟少了九輛車。

     生産出來,給軍方去測試。

     軍方測試滿意了,就可以直接量産。

     萬興邦相信,測試結果根本不會有懸念,軍方肯定非常滿意,唯一有懸念的是要生産多少套?畢竟造價很高,一套就是200萬。

     軍方的經費是有限的,不可能裝備太多,也不能裝備太少。

    太多經費傷不起。

     太少形不成戰鬥力庫。

     軍方要做的,就是在經費和數量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這就不是萬興邦的事兒了。

     決定批量部署之後,生産也用不着他操心。

     這些年以來,他負責各大項目的時候,也一直非常注重培養人才,每年都能培養出大批人才。

    圖紙都出來了,生産這種小事兒還用得着他操心嗎?. 喜歡四合院:萬興邦的逆襲時代請大家收藏:()四合院:萬興邦的逆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