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孝帝
關燈
小
中
大
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宋言颔首跪于跟前,拱手朝着镂刻螭虎紋的座屏處說道:“大将軍明鑒,我自離鄉以來隻見國土不見親人,從而心中深感愧疚。
我阿父遇害,叔父與妹妹不知生死,若論因果,他們今日之難終究是因為我,宋言厚顔懇求大将軍上書一救,宋言為将軍萬死,為大漢萬死!” “聖上以受傷休養為名,故而閉門不見朝臣。
我讓人帶你入宮,隻不過聖意難測,救不救得了你家,便看天命。
” 霍慎喚來貼身奴仆伺候書案,片刻後,宋言得了将軍親筆得以入宮。
*** 未央宮宣室殿。
殿外燈火通明,持刀劍、穿金甲的禁軍肅穆守衛于殿前。
寒風之中,除了檐下的燈盞有晃動之影,不見其他動作。
那些身軀挺拔的軍吏們像是金銅所鑄的俑士,任使雷霆萬鈞都不為所動。
室内依然亮堂如白晝,兩側點滿了燭火,皆是由十八連盞青銅燈與牛首鎏金銅燈交叉擺放,燈座镂雕花枝之形,燈頂鑄有朱雀,口中還含着一顆夜明珠。
燈火輝煌之下,寬大的漆木書案旁倚靠着一人,他身穿玄黃二色的衣裳,一手持書簡,一手端起熱氣騰騰的茶湯吹了吹。
但他并未飲茶,隻是端起放下,而後将書簡又換了隻手。
此刻,方才露出全貌。
孝帝雙鬓生有幾縷白發,雖已至天命之年,但他的雙目絲毫沒有渾濁之感,反倒如鷹隼冷厲,似虎豹悍勇。
他将衆生斂于眸中,藏于心底,無人可探知真性情。
而後,他一臉平靜地看了眼案下站着的三人,禦史大夫、廷尉,還有丞相長史。
“甚好。
”孝帝悠悠開口道,“我朝能臣還是大有人在,比如這禦史中丞張時年、廷尉左監馬伯舒,借兖州之名以儆效尤,隻需誣栽無知百姓,便能替朕挑了一方諸侯。
” 話至此處,三人皆是擰眉未言。
孝帝又說:“這些庶民賤如蝼蟻,與之大業相比不值一提。
諸等若敢反抗,隻肖殺他一族即可,冥頑不靈者那便誅九族,一個縣,一個郡,就不信殺不光他們。
”他卷起竹簡,将頭尾對齊,“朕欲平天下有的是鐵腕,有的是兵刃,不過是殺些庶民罷了,有何憐惜?” 此時有人開口喚了聲:“陛下。
” 底下一出聲,案前的孝帝如風暴席卷般變了臉色,他猛地将卷好的竹簡扔出去,握拳用力捶向案幾,案上堆積的書簡轟然倒塌。
三人驚得連忙屈膝跪下。
“陛下息怒!” 孝帝緊握雙拳,冷冷地看着他們。
最先開口的是禦史大夫公孫玄章,他自知有錯但還是辯解幾分:“此事是臣失察,隻是楚郡宋氏一案臣着實不知内幕……” 廷尉秦翕忙拱手道:“公孫大人,陛下先前對十三州諸侯有所意向時,您與丞相日夜商讨,聽聞兖州尚有餘事未了,便遣派張時年來廷尉府公辦。
” 公孫玄章說:“我那時感染風寒抱病家中,是丞相授意吾等協辦。
” 此話倒是讓丞相長史極其不滿,他跪在地上朝公孫玄章作了一揖:“公孫大人,請恕小人無理,兖州宋氏一案最先呈報丞相時,說的是來自楚郡,我們商讨的也是關于楚郡諸侯的清查,并非定論宋氏闌出财物。
” 公孫玄章說道:“但我确實沒有給楚郡宋氏定上死罪。
” 定案的是秦翕,但是此刻他萬不會承擔責任,于是大着膽子說道:“禦史中丞張時年一道赴楚,可是公孫大人蓋的章印!” 公孫玄章有些惱怒:“适才說了,我那時感染風寒,是丞相授意他人協助。
” 丞相長史不認:“可張時年是您的人,丞相大人于兖州時為救陛下而傷了身子骨,此案從頭到尾都未親臨,不知公孫大人說的授意是何意?” “小小長史,你好大的膽子!” *** 孝帝高坐案台,冷眼看着三人争論。
原以為說上幾嘴便罷了,豈料愈吵愈烈,惱得他頭疾發作,如似針紮般疼痛。
孝帝猛地起了身,踢開案前的一盞青銅燈,走到三人跟前揚袖說道:“朕讓你們借機制衡十三州之勢,不是讓你們挑起民憤!那麼明顯的一件兇殺案,硬是被你們攪成了闌出财物,玩忽職守,上推下卸,都城的官員如此,各郡縣豈不早就亂套了!” 三人齊呼:“臣萬死!” 孝帝胸膛劇烈起伏,他強忍住頭疾繼續說道:“你們讓人赴楚,也并非查案,這般模棱兩可的授意,他們除了殺人還能如何?人家孩子都跪到我殿門口來了,你們還在這裡互相推诿,還有那個盧書玉、鮑廉……” 孝帝想起武将鬧事更是扶額蹙眉,他喘息片刻後說道:“立刻讓候在外面的霍家軍傳我口谕,宋氏一族并非闌出者,命張時年、馬伯叔二人速歸!” 幾人不再敢多言,隻是俯身跪地,屏息凝神。
“凡楚郡上書,一律呈遞于朕,朕倒要看看,你們禦下究竟是何做派!” 喜歡明月如故請大家收藏:()明月如故
我阿父遇害,叔父與妹妹不知生死,若論因果,他們今日之難終究是因為我,宋言厚顔懇求大将軍上書一救,宋言為将軍萬死,為大漢萬死!” “聖上以受傷休養為名,故而閉門不見朝臣。
我讓人帶你入宮,隻不過聖意難測,救不救得了你家,便看天命。
” 霍慎喚來貼身奴仆伺候書案,片刻後,宋言得了将軍親筆得以入宮。
*** 未央宮宣室殿。
殿外燈火通明,持刀劍、穿金甲的禁軍肅穆守衛于殿前。
寒風之中,除了檐下的燈盞有晃動之影,不見其他動作。
那些身軀挺拔的軍吏們像是金銅所鑄的俑士,任使雷霆萬鈞都不為所動。
室内依然亮堂如白晝,兩側點滿了燭火,皆是由十八連盞青銅燈與牛首鎏金銅燈交叉擺放,燈座镂雕花枝之形,燈頂鑄有朱雀,口中還含着一顆夜明珠。
燈火輝煌之下,寬大的漆木書案旁倚靠着一人,他身穿玄黃二色的衣裳,一手持書簡,一手端起熱氣騰騰的茶湯吹了吹。
但他并未飲茶,隻是端起放下,而後将書簡又換了隻手。
此刻,方才露出全貌。
孝帝雙鬓生有幾縷白發,雖已至天命之年,但他的雙目絲毫沒有渾濁之感,反倒如鷹隼冷厲,似虎豹悍勇。
他将衆生斂于眸中,藏于心底,無人可探知真性情。
而後,他一臉平靜地看了眼案下站着的三人,禦史大夫、廷尉,還有丞相長史。
“甚好。
”孝帝悠悠開口道,“我朝能臣還是大有人在,比如這禦史中丞張時年、廷尉左監馬伯舒,借兖州之名以儆效尤,隻需誣栽無知百姓,便能替朕挑了一方諸侯。
” 話至此處,三人皆是擰眉未言。
孝帝又說:“這些庶民賤如蝼蟻,與之大業相比不值一提。
諸等若敢反抗,隻肖殺他一族即可,冥頑不靈者那便誅九族,一個縣,一個郡,就不信殺不光他們。
”他卷起竹簡,将頭尾對齊,“朕欲平天下有的是鐵腕,有的是兵刃,不過是殺些庶民罷了,有何憐惜?” 此時有人開口喚了聲:“陛下。
” 底下一出聲,案前的孝帝如風暴席卷般變了臉色,他猛地将卷好的竹簡扔出去,握拳用力捶向案幾,案上堆積的書簡轟然倒塌。
三人驚得連忙屈膝跪下。
“陛下息怒!” 孝帝緊握雙拳,冷冷地看着他們。
最先開口的是禦史大夫公孫玄章,他自知有錯但還是辯解幾分:“此事是臣失察,隻是楚郡宋氏一案臣着實不知内幕……” 廷尉秦翕忙拱手道:“公孫大人,陛下先前對十三州諸侯有所意向時,您與丞相日夜商讨,聽聞兖州尚有餘事未了,便遣派張時年來廷尉府公辦。
” 公孫玄章說:“我那時感染風寒抱病家中,是丞相授意吾等協辦。
” 此話倒是讓丞相長史極其不滿,他跪在地上朝公孫玄章作了一揖:“公孫大人,請恕小人無理,兖州宋氏一案最先呈報丞相時,說的是來自楚郡,我們商讨的也是關于楚郡諸侯的清查,并非定論宋氏闌出财物。
” 公孫玄章說道:“但我确實沒有給楚郡宋氏定上死罪。
” 定案的是秦翕,但是此刻他萬不會承擔責任,于是大着膽子說道:“禦史中丞張時年一道赴楚,可是公孫大人蓋的章印!” 公孫玄章有些惱怒:“适才說了,我那時感染風寒,是丞相授意他人協助。
” 丞相長史不認:“可張時年是您的人,丞相大人于兖州時為救陛下而傷了身子骨,此案從頭到尾都未親臨,不知公孫大人說的授意是何意?” “小小長史,你好大的膽子!” *** 孝帝高坐案台,冷眼看着三人争論。
原以為說上幾嘴便罷了,豈料愈吵愈烈,惱得他頭疾發作,如似針紮般疼痛。
孝帝猛地起了身,踢開案前的一盞青銅燈,走到三人跟前揚袖說道:“朕讓你們借機制衡十三州之勢,不是讓你們挑起民憤!那麼明顯的一件兇殺案,硬是被你們攪成了闌出财物,玩忽職守,上推下卸,都城的官員如此,各郡縣豈不早就亂套了!” 三人齊呼:“臣萬死!” 孝帝胸膛劇烈起伏,他強忍住頭疾繼續說道:“你們讓人赴楚,也并非查案,這般模棱兩可的授意,他們除了殺人還能如何?人家孩子都跪到我殿門口來了,你們還在這裡互相推诿,還有那個盧書玉、鮑廉……” 孝帝想起武将鬧事更是扶額蹙眉,他喘息片刻後說道:“立刻讓候在外面的霍家軍傳我口谕,宋氏一族并非闌出者,命張時年、馬伯叔二人速歸!” 幾人不再敢多言,隻是俯身跪地,屏息凝神。
“凡楚郡上書,一律呈遞于朕,朕倒要看看,你們禦下究竟是何做派!” 喜歡明月如故請大家收藏:()明月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