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还簪

關燈
    金少儀潛伏于長安還得益于一人幫助,那便是金家三房金不染。

     自打金老夫人過世,金不染從憉城再回長安便算是與金家徹底斷了往來,他這個養子本就不得老家人歡喜,加上娶了個刁婦就更難增進情感,但金不染心懷感恩,不忘故舊,所以當金少儀暗中找上門時他想也不想地就應了,背着周氏安頓了宋寅虎,還給予侄子錢财方面的救助。

     直到金少儀離開長安城,周氏都不知道金不染膽大包天地窩藏過逃兵,阿聿便是以此威逼利誘讓金不染說出宋寅虎的下落,金不染想着,若是讓刁婦知曉大侄子的事情這天就得轟塌,于是立馬将宋寅虎交了出去。

     *** 阿爾赫烈初見宋寅虎的時候,被誤以為是北邊匈奴人,宋寅虎分不清西夜州人和漠北人的區别,想當然地将他們混為一談,而想起兖州行刺的那般蒙面彎刀的強盜更是心中憤恨,于是欲用袖中暗藏的匕首偷襲阿爾赫烈。

     阿爾赫烈怎會被一個商販所傷,偷襲不成的宋寅虎開始展示宋家獨特的“堅強不屈”與“百折不摧”的高貴品質,阿爾赫烈望着這位口吐蓮花,十句不離祖宗的老人家沉默半晌,遂道:“原來她那般性子是這樣養成的。

    ” 最先見到宋寅虎的宋家人,不是蕭明月亦不是宋言,而是二當家宋飛鷹。

    宋飛鷹接到蠻夷邸送去的消息後連夜策馬趕至長安,兩兄弟相逢時抱頭痛哭,跪在地上感激三清祖師保佑。

    其間,阿爾赫烈給他們一人遞了一杯熱茶,宋家兩兄弟再看這個外族人的目光便多了分柔和。

     蕭明月趕去與家人會面,宋言就站在那條街口。

     原來阿爾赫烈想安排他們一家人團聚。

     但宋言見着蕭明月時并無團聚的喜悅之情,而是嚴厲地問她:“金少儀現在在哪?你得知金少儀活着的消息為何不第一時間告知我?他是逃兵,你知情不報便是包庇窩藏,是死罪!給我送信的又是何人?你究竟在和什麼人暗中往來?” 蕭明月聽着一聲又一聲的質問,終是明白為何阿爾赫烈将自己送至地點便不再同行,宋言若見着她與外族人相交甚密,定是不會輕饒了她。

    如今的宋言不僅僅是她的兄長,還是天子近侍,是禦史大夫的乘龍快婿,是大有可為的當朝官吏。

     有些話如鲠在喉,蕭明月有生以來第一次忤逆兄長:“金少儀的事情我什麼都不能說,阿兄若執意不放過他,就把我抓起來送到府衙吧。

    ” 宋言心如刀絞,一時語噎。

     “還有,我已決意要陪九瑩阿姊去烏州,阿兄你……不要再為我費心思了。

    ” 宋言唇齒緊合,微微紅了眼角:“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蕭明月抿抿唇,卻不敢去看宋言的眼睛,“我與九瑩阿姊走到今日已然無法回頭,她答應分一些嫁妝給我,就當是我感謝宋家的養育之恩,今日我與你們團聚,也是離别前的再見。

    ” “我竟然聽不懂,你是何意……” “阿兄就當我是一個沒心沒肺的白眼狼,我終究是家中撿來的孩子,說到底本就是暫住宋府,遲早要走的。

    ” “蕭明月,你當真要用這種語氣同我說話。

    ” “請兄長……别為難我。

    ” 向來感情深厚的兄妹二人竟争執至此,他們都不願說出心底的真實想法,在逃避也在排斥,若說宋言為她情願心甘,那蕭明月對那份情義更為深沉,因為放棄比堅持更需要勇氣。

     年少常奢求,如今不願愁。

     蕭明月望着宋言,似将這小半生所有的美好眷念全都憶遍,于是她放下了:“我意已決,誰都無法阻攔。

    ” *** 宋家四口再相見,竟相視無言。

     蕭明月與宋言跪在宋寅虎跟前,前者哽咽垂首,後者沉默不語。

     宋寅虎避開目光不願去看兩個逆子,抓着木輪椅的手咯吱作響,一旁的宋飛鷹向來畏懼兄長發怒,但此刻作為家中唯二長輩,他再不說話這個家就真的要散了。

     于是宋飛鷹撲通一下也跪在宋寅虎腳前,抹着眼淚自哀道:“兄長,都是我的錯,是我無能才叫渺渺受人挾制,瀾安淪落上門女婿,你一心為了這兩個孩子,我卻沒有為之操勞,還縱容他們為所欲為,一切都是我的過錯。

    ” 宋飛鷹叫蕭明月承諾不随陸九瑩遠嫁,她硬着脊骨不作聲,後叫宋言不準登公孫門,宋言冷漠應之。

     宋寅虎一聲長歎:“罷了,罷了。

    ” 宋家大家主原是威風凜凜的壯漢武夫,此時頭發半白,瘦骨嶙峋,一雙炯熱的眉眼已然黯淡無光。

    他對蕭明月和宋言并非生有抱怨之心,而是難過于自己無力相助的困境,宋家人人皆走了一趟陰司泉路,能再相見已是命運恩賜,還有什麼争執不下的呢。

     “為父這一生都将在這輪椅上度過,我被困住了,但我不想你們也被困住。

    千裡之行也好,登赴青雲也罷,不過是人各有心,心各有思,無法計較對錯。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宋言是親子,他知親子此生絕不平庸無為,隻要離了家定會随風而起,而最疼愛的義女蕭明月,她藏有青雲之志且一身反骨,論事不問對錯,隻求值不值得,宋寅虎唯她放心不下,憂慮未歇。

     “有些話,我想單獨跟渺渺說,你們先出去。

    ” 宋飛鷹與宋言退出堂内,候至院中的時候,宋飛鷹握着侄子的臂膀不松,哽咽訴着憉城家中遭受的苦難,他瞧宋言神情落寂,心中隐約有幾分猜測。

     “不要與渺渺置氣,她為這個家做得夠多了。

    ” 這些字眼敲打在宋言心上,叫他有些恍惚:“她已盡仁義,倒是我為難她了。

    ” 宋飛鷹不禁垂淚:“你們……都長大了。

    ” *** 長大後的蕭明月從未忤逆過宋寅虎。

     六歲那年她險些被黃沙所埋,憑着耐力爬出困境,宋寅虎喂了她一口清水,問她能不能堅持,她說能。

    宋寅虎要走時,她又抱着他的小腿默默流淚。

     宋寅虎回頭對她說:“你叫我一聲阿父,我帶你回家。

    ” “阿父……” 便是這聲阿父,天下又多了一對父慈子孝的有緣人。

     如果蕭明月不是蕭氏五世,或許她這一生都會伴随父親膝下,如同憉城女娘一般過完平凡而又幸福的一生。

    可命運沒有假設,當下便是全部。

     “既然決定不了自己的出生,一定要小心且謹慎地把握住今後。

    ”宋寅虎溫柔地對女兒說道。

     蕭明月擡起頭來,淚水模糊了雙眸,如同父女二人初見那般,她輕聲喚了聲阿父。

     “我視你于親子,疼愛非常,渺渺知曉的。

    ”宋寅虎含笑落淚,滄桑而又悲痛,“我任瀾安高飛,又豈能折斷你的羽翼,從決定替你尋親的那時起我便知道會有分離的一天,西邊是你的來處,天意讓你再回當初,我沒有理由阻擋你。

    阿父有預感,你一定會找到家。

    ” “阿父不怨我絕情,隻顧陪着九瑩阿姊不與你們相伴嗎?” “自古情義兩難全,人非草木如何能輕易決斷?”宋寅虎握住蕭明月的手,就像小時候那般牽她,“你要明白人生聚散離合,月圓月缺不過浮塵一瞬,為父那年決意帶你回家,不是要你報恩而是要你感恩,感恩自己堅韌,從不畏懼命運抉擇,哪怕前方道路險阻,你也可以一人走下去。

    阿父最憐愛的渺渺,你莫要被恩情牽絆,想什麼就去做什麼罷。

    ” 這就是她的父親,生于市井卻心向璀璨,讓蕭明月通情達理的從來都不是傳道授業的夫子們,而是領着她走上人生道路的父親,她跪地三叩,心血滾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