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报纸

關燈
    我從桌子上把報紙拿起來,報紙發黃,油墨都有些散了。

     右手頂上寫着幾個遒勁大紅字。

     《陝西文物報》1958-8-1 旁邊印着一張大黑白照,照片上有很多文物工作者在某間墓室中巡視,還個秃頭大胡子的外國人拿像電棍一樣的一儀器,舉着掃描的動作。

     這些工作者旁邊,兩個帽子叔叔一邊一個摟着中間帶着手铐的一個人。

     這個人手指斜斜的指向墓室中央的棺材。

    奇怪的是,雖然是黑白照片,像素跟馬賽克差不多,但棺床上的刻痕和棺蓋上的花紋都特别清晰,像新做的一樣。

     主頁上正文标題寫着“長安縣發現驚世國寶,經專家檢測疑似避塵珠。

    ” 【據本報特約記者報道。

    7月6日,西安新紡織廠在長安縣鬥門村新廠址工地,發現唐代古墓一座。

     古墓已經被盜,嫌疑人現已被公安人員控制,主要嫌疑人為張英傑、陳XX、劉XX等人。

    身份籍貫為當地長安縣本地,職業為紡織廠建築工人。

     在被盜文物中,并無确定墓主身份的印章、文字等文物,墓主身份待确定。

     經其他嫌疑人指證,主犯張英傑将墓主眉心間一顆圓球狀物體吞入腹中,後經醫生檢查,體内并無殘留。

     後衆嫌疑人經過詳細檢查,其中身體指标輻射參數異常,其他參數正常。

     7月9日,陝西公安廳、陝西文物局将事件上報中央。

     7月11日,由北京大學考古系魏長庚教授帶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炳倫研究員、巴普洛夫切爾夫斯基(俄)研究員陪同,與其他工作人員來到被盜現場。

     經檢測,墓室壁畫中的土壤與正常土壤相比α輻射超标7倍,β輻射超标1倍。

    墓主頭骨與正常人骨相比,α輻射超标11倍,β輻射超标6倍。

     魏長庚教授指出:該墓穴形制,與南北朝末期-到隋-唐早期的形制相似,從地面和棺蓋上的灰塵存量與其他同時期墓葬相比,微乎其微。

    并且,該墓穴被盜前密封并不完好,推斷墓主眉心珠為《新唐書》中記載過的’避塵珠‘。

     由于輻射異常,經趙炳倫研究員指示,墓主遺骸與棺椁等已就地火化,該墓穴已經深埋。

    并在鬥門村小學向父老鄉親科普了輻射的有關知識,緩解大衆緊張情緒。

     巴普洛夫切爾夫斯基研究員表示:若能找到主犯所吞的東西,就可以改寫世界放射性元素發展史。

    建議陝西警方将主犯張英傑單獨關押,長期觀察。

     陝西公安廳指示:盜掘古墓屬于嚴重的違法行為..... ······ 我放下報紙,點着一根煙。

    靠在椅子背上輕輕吸了一口吐出煙圈。

     如果避塵珠有放射性元素,那麼地宮中的螺钿漆器盒異常沉重就很好理解了,估計内層不是用鐵,而是用鉛來隔絕輻射。

     不對,如果報紙上是真的,那漆器盒裡的東西,究竟是不是避塵珠? 可我腦海中回想地宮中,漆器盒表面和漢白玉蓮花台,也是一塵不染。

     當時我還以為是鐵佛整體焊接,并不通風,也不會生塵的緣故。

     仔細分析又不對。

     第一,敏娃子打開地宮入口時的黑煙和臭味,在進入甬道後不久就消失了。

    以那麼小的洞口,不可能在幾分鐘之内将甬道内所有空氣換一遍。

     第二,從鬼臉機關進入地宮佛殿的通道是封閉的,但我在其中并不會感到缺氧,直至地宮完全塌陷。

     第三,地宮内都是土磚,就算加了頭發。

    千年時間,土磚也應該會風化落灰,但漆器表面一點灰塵也沒有。

     所以,地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