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齐国局势变化

關燈
    吳王夫差率軍回援姑蘇的時候,越王勾踐已經對姑蘇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攻擊,但都被吳軍給擊退。

     姑蘇城牆堅固且高大,越王勾踐帶着四萬餘越軍想要攻打一個有着三萬人駐守的姑蘇确實有點癡心妄想。

     “大王,斥候急報,有一支吳軍正在朝着姑蘇而來,軍中樹立的乃是王旗,距離姑蘇不過三十餘裡”,範蠡将軍急步而來,向越王勾踐禀報道。

     “夫差?”,越王勾踐神色猛的一變,道:“他不是在廣陵嗎,在北方不是還有二十萬聯軍嗎,怎麼讓夫差這個時候回來?” “大王,不管北方二十萬聯軍是何情況,但現在夫差領兵回來了,大王我們該撤了”,範蠡沉聲說道。

     “大王,如今越國缺兵少将,這姑蘇确實無法拿下”,文種大夫也在一旁勸說道。

     “那就撤兵,撤到攜李”,越王勾踐沉聲說道。

     範蠡聽到越王勾踐的話,立刻安排撤軍之事。

     等吳王夫差帶着一萬軍隊進入姑蘇的時候,越國已經撤兵到了攜李。

     吳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心裡對勾踐的恨意再次升起,但被太子友勸住了。

     太子友表示吳國因為戰亂,已經錯過春耕,如今已經是盛夏時節,但吳國顆粒無收,國内糧食無以為繼,為今之計應該停戰休兵,恢複吳國商道,用吳國的海鹽、珍珠換取吳國急缺的糧草。

     吳王夫差雖然不想放過勾踐,但也知道太子友說得有道理,于是隻得暫時放棄征讨勾踐。

     等吳國解決糧草問題,再來跟勾踐這個賤婢算賬。

     越國的情況雖然要比吳國好一點,但越國境内多山地,耕地不足,所以越國的糧食問題一直制衡着越國的發展。

     現在越國大部國土才光複不久,需要勾踐去安撫和梳理政務,勾踐不能長期呆在攜李,于是勾踐就将攜李交給範蠡駐守,他帶着文種就回到了越國。

     吳國戰争曆經六個多月,吳王夫差先拒北境齊、魯、淮泗諸國二十萬聯軍,而後又回援姑蘇,逼退圍攻姑蘇的越王勾踐。

     吳國此時就像一個戰後的武士,不僅傷痕累累,而且精疲力竭。

     吳國以舉國之力對抗外敵,擁兵數十萬,最後隻剩下五萬大軍,依照吳國如今孱弱的國力,恐怕這五萬大軍也供養不起。

     但因為越國三萬大軍駐守在攜李,虎視吳國,所以吳國也不敢解散大軍,休養生息,隻能被迫應對,絲毫不敢露怯。

     而在吳越對峙期間,鮑牧戰敗,帶着數千殘軍自剡國入莒國,想要借道莒國返回齊國,但就在鮑牧離開莒國之際,一股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數千山匪襲擊了鮑牧的殘軍。

     鮑牧麾下數千殘兵全軍覆沒,就隻有鮑牧在心腹武士的護佑之下逃回了鮑氏族地。

     齊國田氏田恒要求齊侯以鮑牧無能,緻使齊國兵敗于吳國,要求治鮑牧的罪,但被齊侯陽生的拒絕。

     田恒面對齊侯的嚴厲拒絕,不僅沒有偃旗息鼓,反而變本加厲,朝堂之上田氏一黨的大臣紛紛要求齊侯嚴懲鮑牧。

     齊侯不為所動,并在朝堂之上與田恒激烈的吵了起來。

     齊侯與田恒的關系也陷入冰點,矛盾還在日益加深。

     三個月之後,齊侯陽生在宮中遇刺身死,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