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赵氏的变革

關燈
    被拉開。

     當趙無恤在整個晉國境内實行廢奴令的時候,晉國地方上沸反盈天,不過這些敢于冒頭的匹夫很快就被地方上的郡守和郡尉聯手鎮壓,晉國廢奴令得以順利執行。

     區區一年的時間,晉國的人口就達到了八百萬,超過了齊國。

     一年前,趙無恤又頒布軍功授爵法,在太原郡編練新軍,晉國的實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恢複。

     趙氏強勢擊敗魏氏,用軟刀子壓垮韓氏,雖然其手段談不上光偉正,但效果确是極好,如今晉國就隻有趙氏一家的聲音,趙無恤可以沒有顧及的在晉國實行變法。

     這兩年,晉國開辟出來了新田就達到了四百萬畝,得益于楚國傳過來的漚肥之法,這些良田不需要育肥就能耕種,減輕了晉國因為人口暴增而導緻缺糧的壓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因為晉國與秦國和楚國的關系已經降至到了冰點,楚國又在晉楚邊境設置障礙,所以晉國的商業始終得不到有效發展。

     這兩年晉國商業不僅沒有恢複,還成為了齊國的傾銷商品的對象,晉國國内充斥着大量的齊國商品。

     當然還有很多楚國的商品也湧入晉國,隻不過這些商品都是齊國的商販做了二道販子,高價格販賣到晉國去的。

     晉國如今人力算是充足,隻需要花費時間,晉國的耕地隻會越來越多。

     但晉國商旅不振,經濟如同一攤死水。

     國内本土商品已經被齊國商品打壓得沒有多大的生存空間了。

     時間一長,晉國的百姓肯定會生出怨言。

     如今趙氏依然全據晉國,但于田氏之與齊國相比,趙氏在晉國還缺乏民心,所以趙無恤這段時間都在想着這事。

     今日特意找來群臣商讨。

     “晉國商業不振,民生艱難,如之奈何?”,晉國相趙無恤召集國相府的大臣詢問道。

     “主君,齊國商旅手中有白紙、有便宜的海鹽、有海貝珊瑚,尤其是那楚國的廁紙,不論是貴人還是庶民都已經習慣使用,這已經是我們晉人的離不開的東西” “齊商掌握了我們晉人急需的東西,就憑這一點恐怕很難讓晉商争得過齊商,就算是放楚商進來,恐怕也難以逆轉情況”,有趙氏的門客起身對趙無恤說道。

     趙無恤聽後也是點頭,這也是他為難的地方。

     “主君,臣認為我們大可以效仿那楚國之舉措。

    首先應推行‘車同軌’政策,确保道路規格一緻,方便交通往來;接着要實現‘書同文’,規範文字書寫,促進文化交流與政令傳達;再者需統一度量衡制度,如此一來,商貿活動方能公平有序地開展” “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還應當鑄造新貨币,并堅決摒棄國内現存的各種繁雜币種,同時明文規定但凡進入我晉國從事商業貿易的各國商人,都必須使用咱們晉國所發行的貨币來進行交易。

    ” 就在此時,一直深受趙無恤器重的心腹大臣上大夫張孟談緩緩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向趙無恤進言獻策道。

     趙無恤聞聽此言,原本平靜如水的眼眸瞬間閃過一絲亮光,他嘴角微微上揚,毫不猶豫地點頭贊道:“此策甚妙!” 想當年,自從晉文公稱霸諸侯之後,晉國便長期處于六卿共同執掌政權的局面之下。

     而這六位卿族分别掌控着自己所屬的領地,在諸多事務方面,諸如貨币、度量衡等具體規定,他們無一不是各行其是,不僅實施着各自不同的标準,更有甚者根本就是毫無标準可言,一個字亂。

     此前,趙無恤在抄襲楚國諸多變革舉措之時,竟一時疏忽遺漏掉了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如今經張孟談這麼一提點,趙無恤當即便欣然應允下來。

     畢竟,趙氏家族的這場變法革新本就已大量參考和汲取了楚國的先進理念與實踐成果,既然如此,再多抄襲這一點又何妨? 更何況,身為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其所采用的治理國家之方略手段,又怎能簡單粗暴地被視為抄襲之舉呢?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