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秦军撤离

關燈
    在勤政殿上,上将軍孫念給出了參謀部孫武的建議,那就是讓主将景琰正面佯攻葭萌關,以吸引巴蜀兩國的注意力并迫使他們将主力部署在劍門關和葭萌關一帶。

     與此同時,派遣巫地守将宋甯率領水陸兩軍偷襲瞿塘關。

     這一建議引起了楚王熊章的興趣。

     其實楚王熊章知道,最理想的策略應該是在米倉山或大巴山裡尋找隐秘的小道直接進入蜀國或者巴國,但可惜的是,熊章自己并不清楚那些小道,就連這些小道在後世的名頭都不知道。

     現在,楚王熊章在面對巴蜀兩國聯合到一起的情況下,隻得調整攻擊巴蜀的戰略,但他仍然需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首先,在端木賜的提議下,讓外交部派遣使者前往秦國,要求秦軍繼續遵守盟約,并催促秦将赢重不得撤軍。

     雖然熊章認為這可能沒有太大作用,但端木賜認為此舉不僅能夠加深秦軍與秦國左庶長赢重之間的矛盾和猜疑,還能為正在推行變法的秦國增添一絲波瀾。

     畢竟,如果楚國成功獨自攻破巴蜀,而秦國此時再次介入,局面将會變得十分尴尬。

     因此,現在采取行動,至少可以提前給秦國制造一些麻煩,避免日後楚國面臨更大的挑戰。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秦國承擔背盟之名,這樣,楚國在對于秦國進行邦交的時候,可以擁有主動權。

     在派出楚使入秦之後,楚王熊章又分别給葭萌關之外的景琰、巫地守将宋甯、水軍主将公孫州三人傳訊。

     自從楚國遷都到襄郢之後,為了拱衛襄郢,楚國水軍就擴充到八萬人,其中三萬海軍由蔡河掌管,輻射的轄區是楚國的近海海疆,三萬人數雖然看着有些少,但在海疆之上,楚軍并沒有對手。

     齊國水軍還在編練階段,想要形成戰力,恐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其餘五萬水軍歸水軍主将公孫州掌管,楚國境内的淮河、漢江、長江都是公孫州的防區,尤其是漢水,乃是襄郢的最後一條防線,駐紮的水軍就高達一萬人。

     此次楚國想要偷襲瞿塘關,也需要水軍的密切配合。

     蜀地、昭化鎮之内。

     “将軍,襄郢的密令”,副将芈複急匆匆地走進主将景琰的營帳,神色嚴肅而緊張。

     “這麼快?”景琰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沒想到襄郢的反應會如此迅速,不到三天的時間就已經有了回信。

     “密令呢?”景琰語氣低沉,目光緊緊盯着芈複。

     芈複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一顆極小的臘丸,遞到景琰手中。

     景琰接過臘丸,仔細觀察着上面的印記,确認完好無損後,才放心下來。

    接着,他用力将那顆隻有小拇指大小的臘丸捏碎,從中取出一張紙條。

     “這是密文,還需解密。

    ”景琰展開紙條,卻發現上面除了一串串數字外,并無其他文字。

    顯然,這是一份經過加密處理的密文。

     景琰眉頭微皺,随即将紙條遞給芈複:“你去破譯一下。

    ” 芈複點點頭,立刻開始着手破解密文。

     自楚國對政務、軍務設立機密等級以來,這種密文便應運而生。

     對于涉密等級較高的文書傳遞,都需要使用密文來代替。

    這樣一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信息安全,防止被敵人截獲和解讀。

     芈複接過紙條之後,便小心翼翼地展開,随後走到景琰的桌案前,從中拿出一本紙質書籍,隻見書上寫着三個大字——大楚律。

    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