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京察”?

關燈
    楚王熊章全力推動楚國新制度的改革,使得楚王對朝堂的掌控力度和朝堂對楚國地方的掌控力度增強了不少。

     之前随着楚國将縣邑合成郡之後,有些郡守仗着其在郡内的權勢居然敢無視楚國朝堂發布的一些政策,雖然不至于到對抗中央的局面,但已然有這個趨勢。

     現在熊章利用九品官制極大的提高了楚國朝堂的權威性,若是還有地方官無視朝堂的诏命,陽奉陰違,那一定會為之付出其承受不起的代價。

     楚王熊章正式将理政殿設立為楚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此後他隻需要通過掌控理政殿就能從容的掌握楚國的朝政,他也能徹底從冗雜的政務之中脫身,從而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謀劃楚國的發展。

     熊章設立理政殿之初,理政殿雖能幫助熊章篩選政務,但由于幾位大臣職權不明,導緻效率不高。

     彌生雖是令尹,但其權責與前任子西、沈諸梁相去甚遠。

     因此,許多事務無法迅速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需呈交熊章親自處理。

    經過改革後,理政殿的幾位大臣分别分管一至兩個部門,各負其責,而總理大臣彌生則負責協調工作,從而提高了楚國政務的處理效率。

     這種分工明确的管理方式使得楚國朝堂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穩定。

     在楚國的新制度推行後的三個月,楚王熊章在理政殿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小朝會。

     這個會議的參與者包括理政殿的諸位公卿、禦史台的主官、大理寺的主官以及八部尚書等高級官員。

     由于這次會議涉及到軍務,所以大将軍府的上将軍也被邀請參加。

     楚王熊章坐在王座上,目光威嚴地掃視着朝堂下的群臣。

    他開口道:“彌卿,如今楚國新政推行得如何?”他的目光落在總理大臣彌生身上,期待着他的回答。

     彌生微微躬身,恭敬地回答道:“王上,目前楚國的制度在朝中的更疊進展較為順利,但大理寺分院衙門和監察禦史衙門在地方上的建設遇到了一些波折。

    ” 楚王熊章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厲色,追問道:“可有人膽敢對抗新法?”他的聲音帶着一絲嚴厲和不滿,若有人敢公然對抗新法,不論是誰,都要遭受自己的雷霆之怒。

     “王上,并非是要對抗新法,而是大理寺分院建立後,地方上的主官被剝奪了司法之權,而監察禦史衙門的設立,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朝廷對地方官的不信任。

    ” “因此,對于大理寺分院和監察禦史衙門的建立,他們表現得不那麼上心,甚至有些冷眼旁觀。

    ”總理大臣彌生害怕楚王熊章發怒,趕緊解釋道,同時也算是替各郡主官在熊章面前說了幾句好話。

     楚王熊章聽了彌生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不希望自己越過理政殿直接對各郡縣的主官進行處理。

     “那依彌卿之意,應該如何呢?”熊章向彌生問道。

     “王上,臣認為吏部對楚國上下百官有考核之權,可以讓吏部官員對楚國地方官員進行考核,從郡守到鄉裡各級官員都應按照楚國官吏管理法進行考核。

    ”總理大臣彌生建議道。

     聽到彌生的話,熊章神色不變,但心中已經泛起了波瀾,他腦海裡突然就迸出兩個字:“京察”。

     京察,這可是有明一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