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夷虎

關燈
    夷虎處于東淝河與南淝河彙合處,商代稱虎方,西周稱夷虎,這個地方就是後世的合肥。

     夷虎本是蔡國之地,昭王二十五年的時候,蔡國内亂,楚昭王就出兵伐蔡,蔡國一度被滅,雖然在吳國的支持下得以在淮河邊複立,但蔡國大部分土地都被楚國所得。

     楚國的蔡縣和夷虎就是其中一部分。

     夷虎此地因為毗鄰淮河,地處長江北岸,可以稱得上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此地可以厄守吳軍沿淮河逆流而上的通道。

     當年吳國就是沿着淮河逆流而上,與唐國、蔡國彙合攻楚。

     如今唐國已經被楚國滅亡,蔡國也隻是苟延殘喘,吳國昔年入楚的水上要道被楚國截斷。

     吳國的水軍想要從淮河而來,就必須要拔掉夷虎這顆釘子。

     這也是司馬景琰建議先行馳援夷虎、舒城和鐘離三地的原因。

     鐘離與夷虎互為犄角,扼守淮河水道,舒城地處長江北岸,三城連成一條線,正好成為防禦吳國的第一條防線。

     夷虎的城頭上,一個年過六旬的老将軍目光凝視着城外,眼中盡是滄桑之色。

     這個老将正是子常将軍。

     昔年,他以令尹之位統帥楚軍,在漢水與吳軍對峙,可惜他當時貪功冒進,主動攻擊吳軍,被孫武率軍埋伏,他被殺得大敗。

     就是因為他的緣故,楚國漢水防線出現了漏洞,吳軍抓住機會,一舉擊潰楚軍。

     可以說,子常将軍就是被稱為楚國的罪人也不為過。

     這些年來,子常老将軍也常常獨自歎息,腦海裡似乎還閃爍着昔日袍澤在漢水之畔被吳人屠戮血水在他眼前劃過的場景。

     “将軍,夷虎周邊的鄉邑已經都被燒毀,領地之上的百姓也都被陸續遷往六城,如今城外已經堅壁清野”,一個年輕人走到子常的身邊,對他說道。

     “信,你來到夷虎已經多久了?”,子常老将軍收回思緒,突然對年輕人問道。

     “将軍,屬下已經來到夷虎,擔任将軍書吏已經八個月了”,這個年輕人正是因為當初貴族聯合逼迫之下被熊章無奈貶谪到夷虎擔任書吏的昭信。

     “書吏嗎,信,你可不是區區一個書吏,你來到夷虎之後,軍中事物你處理得井井有條,老夫看得出來,你雖然年輕,但你有令尹之才啊,楚國以後終究還是要靠你們年輕人啊”,子常目光看着昭信這張年輕的臉,心中寬慰,楚國後繼有人啊。

     “老将軍乃是楚國的中流砥柱,如今楚國已是危局,還需要老将軍力挽狂瀾才行”,昭信神色頗為認真的說道。

     子常老将軍聽到昭信的話,隻是輕輕一笑,并沒有搭話,轉而将目光再次看向城外。

     “吳軍距離夷虎還有多遠?”,子常老将軍出聲問道。

     “探子來報,吳軍是昨日停船靠岸登陸,如今吳國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攻向鐘離,一路攻向夷虎,應該還有一天的時間,吳國大軍就會兵臨城下”,昭信說道。

     子常聞言,略微思忖一會兒,說道:“吳軍分兵是假,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