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吴国

關燈
    站在齊國一邊的國家,要進行嚴厲打擊。

     齊國目前的盟友主要是淮泗周邊十二個國家,如:宋、魯、衛、邾、薛、莒、郳(小邾)、滕、任、郯、費、邳。

     伯嚭這一策略,立馬得到了吳王的認同,也将遣使分化齊國盟友的任務交給了伯嚭去執行,這段時間,伯嚭的能力也得到了吳王的認可,伯嚭的地位也被吳王提升到了與伍子胥并列的程度。

     這讓一向看不起伯嚭的伍子胥深感不滿。

     伍子胥雖然不滿吳王重用伯嚭,但對于伯嚭分化拉攏淮泗諸侯的策略還是比較認同的,不過他認為吳國應該還要防備一個國家。

     吳王夫差還以為伍子胥又要讓他防備越國呢,但誰知伍子胥卻是告知吳王應該防備楚國,甚至是用雷霆手段打擊楚國。

     伍子胥出身楚國,其父兄皆被平王所害,縱然在當年攻破郢都鞭屍平王之後,其對楚國的仇恨依然沒有減弱,他最忌憚的是越國,但對于楚國的關注也沒有放松。

     尤其是新任楚王繼位之後就做出朝奉天子,溝通天下諸國,發布求學令、創辦規模宏大的清華學宮、還與吳國達成休兵。

     據伍子胥查探,發現楚國這一系列的措施都不是楚國令尹的手筆,反而是出自那個至今才十歲的幼君,這讓伍子胥一下子就把楚國列為吳國第一威脅的地位,已經超過了越國。

     越國勾踐雖是個枭雄,但越國國弱民弱,在伍子胥看來至少十年之内,越國隻能當個弟弟。

     但楚國不一樣,楚國是個方圓兩千裡的大國,人口和錢糧都是不缺的,新任楚王雖是個孩子,但已經展露出雄主之姿,這樣的楚國已經在事實上對吳國造成了威脅。

     吳王夫差近年雖然有些驕縱,但對于伍子胥給其描述的楚國威脅論還是深以為然的。

     吳王一邊讓伍子胥加緊訓練新擴充的兩萬新軍,一邊讓伯嚭盡快積蓄錢糧,做好伐楚的準備。

     伯嚭的父親是楚國的賢臣,後也被楚國奸臣所害,其逃出楚國之後就投奔了伍子胥,伍子胥雖然看不上伯嚭是品德,但對于伯嚭的才能還是認可的,于是他就将伯嚭引薦給了先吳王阖闾。

     伯嚭對楚國也是恨得不行,現在又有機會伐楚,他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幫吳王搜刮錢糧起來。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