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吃亏是福
關燈
小
中
大
周風笑吟吟的上前,随手從褲兜中掏出香煙,遞給二叔還有父親的同時,他神秘兮兮的對家裡人說:“爸媽,二叔,你們放心吧,我已經想好了,這塊地分給咱們家,以後能派上大用場呢。
” 徐有财一頭霧水的問:“你倒是說說看,這能派上什麼大用場?” 周風直言道:“二叔,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 周風不是傻子。
他自然知道農民過日子,少不了土地。
但包産到戶政策一旦落實下來,接下來國家經濟将會有大幅度轉變。
更重要的是,按照他前世的記憶,也就在今年十二月份,魔都那邊出現了全國第一家個體戶。
個體戶的誕生,足以證明市場經濟完全開放。
自己這邊,開煤礦時機還沒成熟,畢竟他手中現在還沒有多少啟動資金。
貸款更是沒可能了。
至于說開磚窯,那也要投入呀。
自己現在手裡總共攢了不到兩千塊錢,而且還要算上前些日子馮生世給他的兩百。
而現在開一家磚窯,就算是小型的,少說也需要五千元。
可能有人質疑,小說裡面穿越到八零動不動就能賺成千上萬,到了周風身上,賺錢還這麼難。
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别看改革開放,政策允許市場經濟的存在,可北方,本就貧困,想要去南方,周風就要冒險。
不說别的,就一個暫住證,便足夠周風喝一壺的。
況且再有兩年多就要經曆一次嚴打,自己跑去外地做生意,眼下能做的,也就服裝之類的小本生意。
賺不了幾個錢不說,危險因素太大。
重生一世,穩步發展,做大做強才是最保險的。
當然了,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原因,二世為人,周風很清楚以自己現在的情況,在本地發展,可比去外地發展容易太多了。
最起碼。
他現如今人脈已經通到了縣城。
說句難聽點的話,官商官商,有官才有商不是? 激情和熱血,那都是哄娃娃的,但凡是成熟點的人,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都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回到這塊地的問題上。
徐有财這邊不想讓周風吃虧,幹脆打破砂鍋問到底,“你今天就必須要将這件事情給我說清楚了,要不然我晚上回家睡覺都睡不踏實。
” 見徐有财不斷追問。
周風隻好微笑着坐在了小桌旁邊,然後看着眼前幾人直言道:“等分地結束之後,徐叔你幫我去縣城拉來一些水泥,我雇幾個人,将這塊地挖成兩個兩畝左右的魚塘。
” “趕在今年八月十五之前,我們就可以投放一批魚苗,養到明年八月十五左右就能出售了。
” 周風知道,他們這邊沒人養魚,人們吃魚也都是吃河裡面的柳根魚。
這種魚再過三四十年或許還能養殖,但是現在,河裡面一群一群的,平時也隻是孩子撈一些回家熬湯。
平山縣縣城食堂有紅燒魚,但這些魚都是從市裡面送來的。
而且沒人會養,送來的時候都是死的。
記憶中,村裡開始吃魚還是九五年左右,平山縣大名鼎鼎的平三萬在他家村子
” 徐有财一頭霧水的問:“你倒是說說看,這能派上什麼大用場?” 周風直言道:“二叔,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 周風不是傻子。
他自然知道農民過日子,少不了土地。
但包産到戶政策一旦落實下來,接下來國家經濟将會有大幅度轉變。
更重要的是,按照他前世的記憶,也就在今年十二月份,魔都那邊出現了全國第一家個體戶。
個體戶的誕生,足以證明市場經濟完全開放。
自己這邊,開煤礦時機還沒成熟,畢竟他手中現在還沒有多少啟動資金。
貸款更是沒可能了。
至于說開磚窯,那也要投入呀。
自己現在手裡總共攢了不到兩千塊錢,而且還要算上前些日子馮生世給他的兩百。
而現在開一家磚窯,就算是小型的,少說也需要五千元。
可能有人質疑,小說裡面穿越到八零動不動就能賺成千上萬,到了周風身上,賺錢還這麼難。
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别看改革開放,政策允許市場經濟的存在,可北方,本就貧困,想要去南方,周風就要冒險。
不說别的,就一個暫住證,便足夠周風喝一壺的。
況且再有兩年多就要經曆一次嚴打,自己跑去外地做生意,眼下能做的,也就服裝之類的小本生意。
賺不了幾個錢不說,危險因素太大。
重生一世,穩步發展,做大做強才是最保險的。
當然了,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原因,二世為人,周風很清楚以自己現在的情況,在本地發展,可比去外地發展容易太多了。
最起碼。
他現如今人脈已經通到了縣城。
說句難聽點的話,官商官商,有官才有商不是? 激情和熱血,那都是哄娃娃的,但凡是成熟點的人,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都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回到這塊地的問題上。
徐有财這邊不想讓周風吃虧,幹脆打破砂鍋問到底,“你今天就必須要将這件事情給我說清楚了,要不然我晚上回家睡覺都睡不踏實。
” 見徐有财不斷追問。
周風隻好微笑着坐在了小桌旁邊,然後看着眼前幾人直言道:“等分地結束之後,徐叔你幫我去縣城拉來一些水泥,我雇幾個人,将這塊地挖成兩個兩畝左右的魚塘。
” “趕在今年八月十五之前,我們就可以投放一批魚苗,養到明年八月十五左右就能出售了。
” 周風知道,他們這邊沒人養魚,人們吃魚也都是吃河裡面的柳根魚。
這種魚再過三四十年或許還能養殖,但是現在,河裡面一群一群的,平時也隻是孩子撈一些回家熬湯。
平山縣縣城食堂有紅燒魚,但這些魚都是從市裡面送來的。
而且沒人會養,送來的時候都是死的。
記憶中,村裡開始吃魚還是九五年左右,平山縣大名鼎鼎的平三萬在他家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