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封王!【求订阅】

關燈
    晨光明媚。

     曹府内宅,貂蟬最先醒過來。

     她昨晚被曹操勸酒,喝的最多,但醒過來的最早,因為登榻便睡了,沒什麼‘特殊’遭遇。

     醒來有些斷片,隻記得飲酒前的事,嘴角揚起一絲笑意,感覺頭還有些暈。

     自己終于成為上軍的妾了……想起昨日大婚,貂蟬嘴角的笑意蕩開,心裡被喜悅填滿。

     她的手不經意間碰到一種觸感光滑的東西,摸索了下,轉頭看過去。

     貂蟬霎時吃驚,濃密的睫毛都顫了顫。

     她飛速低頭看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胸口有些敞開,露出光潤如雪的稍許肌膚。

     其他還算整齊。

     貂蟬蹑手蹑腳的下了榻,抓起木架上的新娘服飾,小碎步第一個跑了。

     而後寝殿裡的情景有些忙亂。

     文姬,鄒夫人相繼醒來,也都面色粉潤,第一時間逃跑。

     接下來是白珂,卞媚。

     到她倆就鎮定多了,畢竟經驗豐富。

     倆人也離開後,虞傾才在榻上睜開眼,仍感覺渾身酸疼,哼哼道:“大婚之日,且縱容他一次。

    ”摸了摸火灼般的臉,翻了個身,打算再睡會。

     前宅。

     曹操叫了賈诩,鐘繇來問事情。

     “讓各家士族交糧,可曾傳達下去?” “早就告知各家,明面上沒什麼反應,但暗地裡相互奔走聯系,形成一個個小團體,打算共同進退。

    ” 曹操和賈诩一問一答。

     “魏公特别叮囑的幾家,要多索米糧,也已送去消息!包括孔氏。

    ” 曹操單臂搭在面前的桌面上,視線轉向鐘繇:“皇帝和伏家近來在做什麼?” 鐘繇:“聯系荊州,益州!” 荊州,益州都是宗室出身的劉家人掌權。

     皇帝孤立無援的時候,想聯系他們,倒是不意外。

     實際上他也沒什麼可拉攏的人了,曹操的擴張過于迅猛強勢,給皇帝的選擇隻剩下益州,荊州。

     “皇帝那邊,安排的怎麼樣?” 曹操已經在謀劃送走皇帝的事。

     眼下涼州形勢初分,有望在年内落入曹操之手。

     送走皇帝,就到了提上日程的時候。

     “不用我們安排,皇帝,伏家本就在擔心自己的安全,坐立皆忐忑。

    ” “他們每次稍有動作,都很害怕被我們發現。

    ” 鐘繇倒是能理解小皇帝的心态。

     有動作怕惹怒曹操,不動又怕坐失良機。

     很矛盾。

     包括伏家,本以為皇帝奇貨可居,想當呂不韋。

     “涼州此次大潰,我們獲勝的消息,傳到陛下耳中。

     他可能就會行動,不敢再耽擱下去。

    ”鐘繇歎道。

     “元常你難得離開洛陽,來了就多待幾日,過了封将大典再走,也給皇帝些機會,讓他趁你不在,多做做準備。

    ” 曹操說:“晚上我們去伯喈那裡,研習下書法辭賦。

    ” 鐘繇精神一振。

     他的書法上的造詣,已經站在山巅。

     曹操,蔡邕也都善書。

     幾人碰面,在書法上正好切磋下。

     鐘繇退下去後,曹操讓人去叫鮮卑的使節過來。

     很快,鮮卑使節被帶進來。

     而在洛陽的皇宮裡,一名内侍,腳步迅快的來到大殿。

     皇後伏壽和皇帝劉協都在。

     劉協的面容,因憂慮而日漸消瘦。

     但其目光逼人,盯着進來的内侍: “腳步慌亂,有什麼事發生?” 内侍跪伏行禮:“魏公的兵馬,來報捷。

    ” “曹軍閃擊涼州,兩年前試圖沖擊長安,威逼陛下的李傕,郭汜皆已被殺。

     他們麾下的涼州軍,僅少部分餘孽敗逃,正在被追繳。

    ” “涼州馬騰,率部降曹,魏公的兵馬一日夜間,往西推進三百裡,當下還在往西繼續行軍。

    ” 河西走廊東西全長,大概兩千四百裡,此前被曹軍占了一部分。

     這次再往西進,大半河西都在曹軍控制下。

     打通河西走廊,是大戰略。

     一旦成功,對整個漢土将造成莫大的影響。

     而馬騰素來在河西涼州一帶,勢力頗強。

     他歸順曹操,對小皇帝來說,顯然是個打擊。

     劉協幾乎能聽到自己心髒劇烈跳動的聲音。

     曹操統一北方九州,必要稱王,然後就會取皇帝性命……這條消息最近在深宮内悄然傳開,不知是從哪來的,也沒人能确定真假。

     但皇帝劉協覺得是真的。

     曹操這個亂臣,朕要快些離開,不然随時都可能被他害了…劉協心想。

     曹操從不在洛陽露面,也沒逼迫過他。

     但正是這種沉默中透出來的掌控力,以及曹軍持續擴張造成的壓力,數年來不斷累積,讓皇帝覺得曹操比當年的董卓還可怕,比任何人都可怕。

     曹軍涼州獲捷,皇帝愈發堅定了想跑的心思。

     ———— 曹軍閃擊涼州,震驚的不止是皇帝。

     戰後,曹軍主動傳遞捷報,在各地官衙張榜傳告大捷的消息,提振士氣。

     消息迅速擴散。

     李傕、郭汜一死,董卓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