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战势,江东,准王【求订阅】
關燈
小
中
大
曹操接到拜帖的時候,邺城袁紹的大營内,氣氛不算融洽。
以沮授,田豐為首的冀州本土派,強烈反對袁紹渡河而戰。
“兖州以南,以西兩個方向,皆要用重兵,嚴防荊州,涼州,乃至淮南各方。
” 袁紹面對來勸他的田豐,沮授: “他兵馬分散而沒有彙聚,已犯了兵家大忌。
” “我冀州沒有後顧之憂,可全力用兵,此為勝勢,為什麼不能打?” 田豐力勸道:“州牧,您向來是英明的,但您的英明不在興兵征戰上。
” “曹操連克強敵,兖州早就不再有那麼多隐患了。
” “您看他昨晚來襲的兵勢就知道,他的兵馬有多強盛,并非兵少就能制之!” 田豐自顧對袁紹說:“縱觀過往幾年的戰事,曹操很擅長用兵。
” “我冀州應該堅守,憑山嶺,黃河的險要。
以及數個州的人馬與縱深,再聯合各方,不斷擾襲兖州,曹操如果按耐不住,過河來攻,我們才能勝算大增。
” 袁紹的另一側,坐着一個周身披甲,眼神明亮如鷹顧的人。
他就是大将麹義,袁紹能擊潰公孫瓒最大的功臣。
曆史上的麹義因為‘驕縱功高’被殺。
但眼下的冀州,初勝公孫瓒不久,且兖州帶給袁紹的壓力很大。
他并未鳥盡弓藏,先斬麹義。
麹義在冀州,正是鼎盛的時候,掌握着最精銳的部衆。
聽到田豐誇贊兖州,麹義突然大笑道: “田别駕怕是看輕了天下英雄,兖州善用兵,我冀州就不善用兵嗎?” 田豐歎了口氣: “我冀州想通過一次戰争去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後悔就來不及了。
從用兵上來說,這天下我還看不出誰是曹操的對手。
” 袁紹眼神一眯,怒色閃逝。
麹義則露出不以為然的輕哂表情。
田豐認為冀州打不過曹操,戰前說這種動搖軍心的話,按律當斬。
袁紹心裡極為憤怒,面上倒是看不出異常。
他對田豐道:“你戰前說出敵強我弱之語,壞我軍中士氣,本該治你重罪。
但念在你往年多有功勞,先将伱關押起來,待我渡河擊潰兖州,到時叫你看清楚,我和曹操誰勝誰負。
” 袁紹話落,便有親軍上來押走田豐。
田豐臨去大聲道:“州牧不聽我直言,必悔之!” 田豐被帶走,袁紹本以為已可穩定局勢,一緻對外。
想不到沮授面色悲戚,道:“我有一策獻給州牧,不知州牧能不能聽得進去。
” “說。
” “既然要渡河,我建議兵馬在南岸延津縣的渡口駐紮,派一支隊伍去襲曹操,若能占優勢,我們就全軍出擊,輸了則退回來穩守。
” 沮授和田豐一樣,建議穩守,不贊同主攻,隻是換了種說法。
還沒打,田豐,沮授接連說自己要輸。
不僅袁紹怒不可遏,麹義也是主戰派,斥道: “胡言亂語,撼動軍心!隻要州牧一聲令下,敗兖州何難?” 袁紹皺着眉頭:“出兵之事,我心意已決,絕不更改。
” 沮授正了正衣冠,對着黃河的方向,哀歎道: “主上自負其志,将領驕狂不聽良言。
這一戰打下去,我不知還能不能再看見自己的家鄉,再看到黃河,回到冀州!” 他回身又對袁紹執禮: “授近年身體不佳,已不适合再成為您的監軍了,我想請辭回家養病,望您能準許。
” 袁紹倒是有些氣量,并未留難沮授,隻接受了他的辭任,讓他走了。
沮授的權柄,由郭圖接替。
麹義道:“州牧放心,此戰我必下兖州,為我冀州取得大勝!” 袁紹輕輕點頭,麹義也起身離開。
他一走,坐在袁紹身側的袁譚,便盯着其背影,說: “阿父,我前日乘車經過時,聽街上的孩童都在唱說‘麹義是天下的真英雄,戰敗了公孫瓒,一次次獲勝,才有了現在的冀州’,還有傳言說這話是麹義自己酒後說出來的。
” 袁紹擺了下手: “大戰在即,不可說此動搖軍心之言。
麹義善戰,對付兖州以用之,豈不是好事?” 即日起,冀州兵馬,在嚴防兖州擾襲的情況下,開始渡河,南下搶占兖州沿岸。
———— 江東。
府邸内,孫策坐在矮席後,看向面前十二歲的弟弟孫權。
“仲謀,我在周邊郡縣,發展很快,已得了兩郡之地,你為何主動提議,願去兖州為質?” 孫權少年老成,自幼便有神童之稱,道: “兄長勇武過人,若早數年參與天下之争,定不會弱于袁本初,曹孟德,但眼下卻有些晚了。
曹孟德和袁本初之間的勝者,若攜雄兵而來,兄長如何應對?” “我去為質,可為兄長赢得時間。
” 孫策想了想:“我孫氏雖人丁不旺,但就算讓人去為質,也輪不到你。
” 孫權:“不,隻有我去才合适。
” “别人去了,未必能放心。
我自去,可随機應變,幫兄長觀察兖州,以定行止。
” 孫策凝神不語,轉頭看向另一人,有求問之意。
他左手側的矮席後,坐着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
以沮授,田豐為首的冀州本土派,強烈反對袁紹渡河而戰。
“兖州以南,以西兩個方向,皆要用重兵,嚴防荊州,涼州,乃至淮南各方。
” 袁紹面對來勸他的田豐,沮授: “他兵馬分散而沒有彙聚,已犯了兵家大忌。
” “我冀州沒有後顧之憂,可全力用兵,此為勝勢,為什麼不能打?” 田豐力勸道:“州牧,您向來是英明的,但您的英明不在興兵征戰上。
” “曹操連克強敵,兖州早就不再有那麼多隐患了。
” “您看他昨晚來襲的兵勢就知道,他的兵馬有多強盛,并非兵少就能制之!” 田豐自顧對袁紹說:“縱觀過往幾年的戰事,曹操很擅長用兵。
” “我冀州應該堅守,憑山嶺,黃河的險要。
以及數個州的人馬與縱深,再聯合各方,不斷擾襲兖州,曹操如果按耐不住,過河來攻,我們才能勝算大增。
” 袁紹的另一側,坐着一個周身披甲,眼神明亮如鷹顧的人。
他就是大将麹義,袁紹能擊潰公孫瓒最大的功臣。
曆史上的麹義因為‘驕縱功高’被殺。
但眼下的冀州,初勝公孫瓒不久,且兖州帶給袁紹的壓力很大。
他并未鳥盡弓藏,先斬麹義。
麹義在冀州,正是鼎盛的時候,掌握着最精銳的部衆。
聽到田豐誇贊兖州,麹義突然大笑道: “田别駕怕是看輕了天下英雄,兖州善用兵,我冀州就不善用兵嗎?” 田豐歎了口氣: “我冀州想通過一次戰争去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後悔就來不及了。
從用兵上來說,這天下我還看不出誰是曹操的對手。
” 袁紹眼神一眯,怒色閃逝。
麹義則露出不以為然的輕哂表情。
田豐認為冀州打不過曹操,戰前說這種動搖軍心的話,按律當斬。
袁紹心裡極為憤怒,面上倒是看不出異常。
他對田豐道:“你戰前說出敵強我弱之語,壞我軍中士氣,本該治你重罪。
但念在你往年多有功勞,先将伱關押起來,待我渡河擊潰兖州,到時叫你看清楚,我和曹操誰勝誰負。
” 袁紹話落,便有親軍上來押走田豐。
田豐臨去大聲道:“州牧不聽我直言,必悔之!” 田豐被帶走,袁紹本以為已可穩定局勢,一緻對外。
想不到沮授面色悲戚,道:“我有一策獻給州牧,不知州牧能不能聽得進去。
” “說。
” “既然要渡河,我建議兵馬在南岸延津縣的渡口駐紮,派一支隊伍去襲曹操,若能占優勢,我們就全軍出擊,輸了則退回來穩守。
” 沮授和田豐一樣,建議穩守,不贊同主攻,隻是換了種說法。
還沒打,田豐,沮授接連說自己要輸。
不僅袁紹怒不可遏,麹義也是主戰派,斥道: “胡言亂語,撼動軍心!隻要州牧一聲令下,敗兖州何難?” 袁紹皺着眉頭:“出兵之事,我心意已決,絕不更改。
” 沮授正了正衣冠,對着黃河的方向,哀歎道: “主上自負其志,将領驕狂不聽良言。
這一戰打下去,我不知還能不能再看見自己的家鄉,再看到黃河,回到冀州!” 他回身又對袁紹執禮: “授近年身體不佳,已不适合再成為您的監軍了,我想請辭回家養病,望您能準許。
” 袁紹倒是有些氣量,并未留難沮授,隻接受了他的辭任,讓他走了。
沮授的權柄,由郭圖接替。
麹義道:“州牧放心,此戰我必下兖州,為我冀州取得大勝!” 袁紹輕輕點頭,麹義也起身離開。
他一走,坐在袁紹身側的袁譚,便盯着其背影,說: “阿父,我前日乘車經過時,聽街上的孩童都在唱說‘麹義是天下的真英雄,戰敗了公孫瓒,一次次獲勝,才有了現在的冀州’,還有傳言說這話是麹義自己酒後說出來的。
” 袁紹擺了下手: “大戰在即,不可說此動搖軍心之言。
麹義善戰,對付兖州以用之,豈不是好事?” 即日起,冀州兵馬,在嚴防兖州擾襲的情況下,開始渡河,南下搶占兖州沿岸。
———— 江東。
府邸内,孫策坐在矮席後,看向面前十二歲的弟弟孫權。
“仲謀,我在周邊郡縣,發展很快,已得了兩郡之地,你為何主動提議,願去兖州為質?” 孫權少年老成,自幼便有神童之稱,道: “兄長勇武過人,若早數年參與天下之争,定不會弱于袁本初,曹孟德,但眼下卻有些晚了。
曹孟德和袁本初之間的勝者,若攜雄兵而來,兄長如何應對?” “我去為質,可為兄長赢得時間。
” 孫策想了想:“我孫氏雖人丁不旺,但就算讓人去為質,也輪不到你。
” 孫權:“不,隻有我去才合适。
” “别人去了,未必能放心。
我自去,可随機應變,幫兄長觀察兖州,以定行止。
” 孫策凝神不語,轉頭看向另一人,有求問之意。
他左手側的矮席後,坐着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