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将军快走,全溃【求订阅】

關燈
    軍小校,來不及躲避,被飛戟射中,當即落馬。

     啪! 袁術狂抽馬股,身形在馬背上伏低,不斷催馬快跑。

     他麾下部衆也紛紛策馬,一起往南逃。

     袁術跑得快,卻把拖家帶口的封丘令趙醇扔下了,被曹軍生擒。

     趙醇年近五十,是當地名士,世代望族。

     他被曹軍擒獲,站在路邊,衣袍碎裂,奔逃時摔了一跤,狼狽不堪。

     他身邊還有孩童,妻妾,嘤嘤啼哭,滿臉驚慌。

     見曹操策馬從後方上來,趙醇俯首悲聲道: “我趙氏落入州牧之手,滿門老小數百口,隻望州牧能饒過我妻兒家小,趙醇願引頸就戮。

    ” 身邊老老少少,趙氏滿門都被袁術棄在路上。

     曹操從馬上下來,臉上不見喜怒,道: “封丘令說哪裡話來,誰沒有失足踏錯之時? 袁術持聖旨而來,封丘令奉命行事,錯在哪裡?” 趙醇愕然擡頭。

     曹操将他扶起來道:“今日事已過去了,伱帶家小回封丘去吧,知錯要改,下次莫再犯了。

    ” 趙醇愈發錯愕,隻覺得慚愧無地,率家小一起行禮,謝曹操饒他不殺之恩。

     曹操臉上看不出情緒,心裡卻是殺機起伏。

     他其實是個有仇必報的人,算不上寬宏。

     他并不是要饒過趙醇,而是晚些殺他,因為現在的時機過于敏感。

     士族家裡通過彼此聯姻,一個士族死,牽扯出來的人,能波及大半個兖州。

     所以史上的曹操,殺了一個兖州名士邊讓,再加上徐州的大屠殺。

     他行軍出征時,士族自危,就相互竄連,一起反他。

     袁隗讓袁術扔下趙醇,就是這個用意。

     當下四面皆敵,曹操需要穩一穩。

     等安撫了戰端,趙醇這種反複之輩,不殺難以平憤! 而在随後的時間裡,趙醇也确實因為此事,賣力為曹操奔走,成了兖州親曹一派的人。

     曹操繼續追敵。

     張遼在前擔當先鋒,與袁術所部,一夜追戰。

     袁術這次是真的成了潰兵,越跑越沒有回身一戰的勇氣。

     到次日上午,袁術跑到襄邑,稍事駐足,發現曹操又追了上來。

     袁術從襄邑,繼續往南跑,并傳訊各方,包括之前本來準備去奇襲谯縣的那路兵馬,全部撤回,保護自己。

     情況和曹操預料的一緻,猛攻袁術。

     他的其他布置,都會自動作廢。

     一日夜後,袁術跑到了太壽! 太壽比鄰渠水,城池不大。

     袁術選這條路線撤離,是因為豫州本是他的轄地,一路都可接應。

     他跑到太壽,準備暫時休整。

     之前安排去奔襲谯縣那路兵馬,也轉而撤回了太壽,和他在這裡彙合。

     有兵馬來援,袁術驚魂略定。

     昨日開始,曹軍雖然還在追,曹操卻不見露面。

     袁術分析,曹操可能已抽身離開,便決定在太壽停留觀望。

     入夜時分。

     太壽官衙内,袁術手執訊簡,再次和袁隗取得聯系: “除了黑山軍,我本還安排了另一路伏兵,引其沖擊兖州,配合我用兵。

     但那一路兵馬,至今毫無動靜,叔父掌握各方動向,可知原因?” 除了黑山軍,袁術其實還聯系了同在并州的南匈奴兵馬。

     按約定也将從兖州西北方向,殺過來,一起對付曹操。

     其兵馬統帥于扶羅,是南匈奴單于之子,也是右賢王。

     他在前幾年,來到中原協助漢軍鎮壓起義,之後就留下與白波軍聯合,成了并州豪強之一。

     其部下比普通流寇精銳,但同樣到處劫掠,誰給的利益大,就和誰合作。

     這次他們與袁術聯系,相互利用,想一起攻兖州,彼此借力,一拍即合。

     但南匈奴這一支,并未按約定時間出現。

     袁術被曹操追的慌亂,不知道于夫羅沒來的原因,便詢問袁隗。

     “于夫羅部已被曹軍擊潰,不會來了!” “曹操還有兵馬,打南匈奴?” “打于夫羅部的隻千餘曹軍,但兵馬骁勇,帶兵将領單人突進,差點殺了于夫羅。

     南匈奴部衆,被那曹軍将領追襲,目下已跑到并州以北,你不用再想南匈奴的兵馬了!” 千餘曹軍,追的南匈奴人到處跑? 要知道匈奴雖遠不如漢初,乃至秦時那麼強,但也沒弱到流民軍的地步。

     曹操麾下哪個将領,厲害到這種程度? 袁術的幾手安排,至此全被曹操擊潰,再沒有反複的機會。

     他手執訊簡,愣了半晌,忽然聽到太壽城内,有人大聲呼喊。

     且他所在官衙的地面,也在晃震。

     袁術打了個激靈,側耳傾聽,還聽到轟隆隆的悶響,像是有驚雷即将爆發。

     但這聲音,絕不是馬蹄踏地的動靜,比蹄聲更厚重。

     袁術和紀靈等将領,慌忙出去登上城頭,往外看去。

     一看下卻是驚呆了。

     “将軍快走!”紀靈大喊。

     他一回頭,看見袁術隻剩個背影。

     人已火速下了城頭,翻上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