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同途殊归
關燈
小
中
大
古來失意易聖賢,
歲月不饒無用人。
樂天順意為哪般, 青燈古佛修萬年。
落葉的小酒館也不太景氣,内卷的很厲害,而且大多數年輕人都虹吸到了大一點的城市去發展了。
用“戈森定律”,又稱“欲望滿足定律”或“享樂定律”來解釋就是: 戈森從功利主義出發,認為“一切人類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最大享樂”。
這個定律的論點是: 一是人類為滿足欲望,獲得享樂,使其總量達到最大限度,必有賴于增加享受(消費)的次數,但每一次的享樂數量(個量)又必因其次數增加而遞減,直至最後享受的那個單位所增加的享樂數量(邊際效用)為零而停止;若再增加,則反而成為負數,享樂變成痛苦。
二是如果在幾種享樂之間有選擇自由,但無充分享受時間,則不論這幾種享樂最初的絕對量如何不同,為要取得最大的享樂總量,就必須在他們之間依次享受(消費)其享樂量最大者,直至各種欲望滿足的數量(個量)彼此均等為止。
三是原有欲望已滿足時,要取得更多的享樂量,隻有發現新享樂或擴充舊享樂。
這是邊際效用理論,這是不是振興經濟的一個思路呢? 無事之時,讀了讀以前自己喜歡看的書,消遣消遣,打發時間。
榮格的《現代靈魂的自我拯救》中說:人生的一百八十弧度可分為四個部分。
前一部分在東方,是孩童時期——即我們是他人眼中最多問題的情況,我們仍然不自知。
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便是青年和中年。
而最後——最年老的部分——我們再度陷入無憂無慮、不知一切的情況,我們再度成為他人眼中問題最多者。
榮格是發展心理學的鼻祖。
研究人類在每個發展階段的特征。
孩童時代與最老年當然完全不同的,然而期間亦有共同點:即兩者都陷入無意識的心理狀況中。
既然小孩子的心理從無意識發展而成的,其心理過程——雖說很不容易探知其情況——并不像那些年老人那麼難以察覺出來,因為這些年老的人已再度陷入無意識中,然後又慢慢從無意識中消失掉。
落葉說:“那就是說,孩童是從無意識的狀況中逐步成長,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而老年人是從有意識變為無意識的過程。
如果人生沒有輪回,那這個過程就體現在下一代中。
” 從心理療法的觀點來講,人最好還是把死亡視為隻是個過渡而已——隻是一種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其範圍和持久性是超乎我們的知識領域的。
落葉對我說:“對于死亡後,東西方從意識方面的
樂天順意為哪般, 青燈古佛修萬年。
落葉的小酒館也不太景氣,内卷的很厲害,而且大多數年輕人都虹吸到了大一點的城市去發展了。
用“戈森定律”,又稱“欲望滿足定律”或“享樂定律”來解釋就是: 戈森從功利主義出發,認為“一切人類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最大享樂”。
這個定律的論點是: 一是人類為滿足欲望,獲得享樂,使其總量達到最大限度,必有賴于增加享受(消費)的次數,但每一次的享樂數量(個量)又必因其次數增加而遞減,直至最後享受的那個單位所增加的享樂數量(邊際效用)為零而停止;若再增加,則反而成為負數,享樂變成痛苦。
二是如果在幾種享樂之間有選擇自由,但無充分享受時間,則不論這幾種享樂最初的絕對量如何不同,為要取得最大的享樂總量,就必須在他們之間依次享受(消費)其享樂量最大者,直至各種欲望滿足的數量(個量)彼此均等為止。
三是原有欲望已滿足時,要取得更多的享樂量,隻有發現新享樂或擴充舊享樂。
這是邊際效用理論,這是不是振興經濟的一個思路呢? 無事之時,讀了讀以前自己喜歡看的書,消遣消遣,打發時間。
榮格的《現代靈魂的自我拯救》中說:人生的一百八十弧度可分為四個部分。
前一部分在東方,是孩童時期——即我們是他人眼中最多問題的情況,我們仍然不自知。
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便是青年和中年。
而最後——最年老的部分——我們再度陷入無憂無慮、不知一切的情況,我們再度成為他人眼中問題最多者。
榮格是發展心理學的鼻祖。
研究人類在每個發展階段的特征。
孩童時代與最老年當然完全不同的,然而期間亦有共同點:即兩者都陷入無意識的心理狀況中。
既然小孩子的心理從無意識發展而成的,其心理過程——雖說很不容易探知其情況——并不像那些年老人那麼難以察覺出來,因為這些年老的人已再度陷入無意識中,然後又慢慢從無意識中消失掉。
落葉說:“那就是說,孩童是從無意識的狀況中逐步成長,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而老年人是從有意識變為無意識的過程。
如果人生沒有輪回,那這個過程就體現在下一代中。
” 從心理療法的觀點來講,人最好還是把死亡視為隻是個過渡而已——隻是一種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其範圍和持久性是超乎我們的知識領域的。
落葉對我說:“對于死亡後,東西方從意識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