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气脉通不了,色法空不了,则实相般若无法现前
關燈
小
中
大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座被雲霧缭繞的山峰,名叫“空明山”。
山中有一座古老的禅院,禅院深處,居住着一位智慧深遠的禅師,人稱“空性大師”。
空性大師雖然年歲已高,但眼神中依然閃爍着清澈而深邃的光芒,仿佛能夠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
一日,天朗氣清,陽光透過茂密的竹林,灑在禅院的青石闆路上,斑駁陸離。
空性大師坐在庭院的石凳上,閉目養神,身邊圍繞着幾位年輕的學生。
這些學生們都是慕名而來,希望能在空性大師的指導下,領悟禅的真谛。
過了一會兒,空性大師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目光在弟子們身上一一掃過,最後定格在一位名叫慧心的弟子身上。
慧心面容清秀,眼中卻帶着一絲迷茫。
空性大師微微一笑,開口道: “慧心,你可知,你們現在坐在那裡,五蘊都不空的。
有時氣脈動,氣脈是什麼?都是四大色法變的。
” 慧心聞言,心中一驚,不由得坐直了身子,恭敬地回答道:“學生愚鈍,請師父明示。
” 空性大師點了點頭,繼續道:“氣是風大,脈是水大、地大、火大的綜合,是由神經初步發起的作用。
氣脈通不了,色法空不了,身心空不了,實相般若無法現前。
” 說着,空性大師站起身來,走到庭院中的一棵古松下,指着松樹道: “你們看就好比這棵松樹,它雖然曆經風霜雨雪,但依然屹立不倒。
而我們修行之人,要想達到身心的解脫,也必須先依‘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起修,如此則氣脈通暢,色空不二,就能如這顆千年古松一般
山中有一座古老的禅院,禅院深處,居住着一位智慧深遠的禅師,人稱“空性大師”。
空性大師雖然年歲已高,但眼神中依然閃爍着清澈而深邃的光芒,仿佛能夠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
一日,天朗氣清,陽光透過茂密的竹林,灑在禅院的青石闆路上,斑駁陸離。
空性大師坐在庭院的石凳上,閉目養神,身邊圍繞着幾位年輕的學生。
這些學生們都是慕名而來,希望能在空性大師的指導下,領悟禅的真谛。
過了一會兒,空性大師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目光在弟子們身上一一掃過,最後定格在一位名叫慧心的弟子身上。
慧心面容清秀,眼中卻帶着一絲迷茫。
空性大師微微一笑,開口道: “慧心,你可知,你們現在坐在那裡,五蘊都不空的。
有時氣脈動,氣脈是什麼?都是四大色法變的。
” 慧心聞言,心中一驚,不由得坐直了身子,恭敬地回答道:“學生愚鈍,請師父明示。
” 空性大師點了點頭,繼續道:“氣是風大,脈是水大、地大、火大的綜合,是由神經初步發起的作用。
氣脈通不了,色法空不了,身心空不了,實相般若無法現前。
” 說着,空性大師站起身來,走到庭院中的一棵古松下,指着松樹道: “你們看就好比這棵松樹,它雖然曆經風霜雨雪,但依然屹立不倒。
而我們修行之人,要想達到身心的解脫,也必須先依‘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起修,如此則氣脈通暢,色空不二,就能如這顆千年古松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