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罔替

關燈
    為之動容。

    緊接着,他又以同樣堅定有力的語氣繼續高呼:“陀佛!”這兩個字猶如一道明亮的光芒劃破黑暗,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希望和慰藉。

     随着領頭人的呼喊聲不斷響起,其他人也紛紛跟着附和起來。

    一時間,整個場面變得熱鬧非凡,但又不失莊嚴與肅穆。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虔誠與敬畏之情,他們用心去感受這份來自佛法的力量,同時也将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融入其中。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一時間,排山倒海一般的聲音如一股強風朝病人的耳中灌去。

    。

    。

     大約半小時之後,剛才還難以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居然安靜了下來。

    家人拿來了濕毛巾給老婦人擦拭着眼睛臉龐。

     中年僧人這才給領頭繞佛的居士輕聲說了句什麼,便拉着病床向隔壁屋中退去。

     這樣的小小波折與平素裡繞佛念佛之間的交替變換,恰似那天空中的太陽與月亮輪流交替運轉一般。

    時而陽光普照大地,帶來溫暖與光明;時而月色如水灑下銀輝,營造出甯靜而神秘的氛圍。

    它們相互映襯、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妙的畫卷。

    正如這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喜怒哀樂,交織成了人生多彩多姿的篇章。

    無論是陽光燦爛還是月朗星稀,都有着其獨特的魅力和意義所在。

     安然見衆人都起了身,順手将拜墊重新歸于原位。

    然後再次恢複成原來繞佛的樣子,一圈一圈,周而複始。

     就像剛才的事情沒有發生過,甚至連念佛聲都變成了溫和的慢節奏。

     “阿彌”、“陀佛”。

    。

    。

    “阿彌”、“陀佛”。

    。

    。

     後來,安然才知道,剛才這一段插曲就是助念的過程。

    佛教認為,人将命終時,各人神識不一。

    平日所為,此刻影子會一一現行,帶着本性往外走。

    此時完全是個人業力作主,力量大者,在前頭。

    惡業多,則惡種子力量大,一沖出來就下三惡道。

    若善業多,善種子就領着上人天二道。

    平日如有念佛功夫,就有佛種子,佛種子力量大,會先出來,就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若力量小出不來,别人在旁幫助念佛,就容易出來。

    所以平日有修持,臨終時佛種子先出,往生就有希望,助念者為其念佛,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助其安樂自在往生佛國,自身也得福報。

     看來,老婦人剛才是生命遇險了,但是在大家的大聲助念的力量加持之下,神智又恢複清醒了,在生死之門内外往複了一次。

     又念了約一個小時,早餐時間到了,安然跟着居士們到了門外集合時,這才擡頭看到,剛才老婦人呆的屋子門庭上挂着“往生堂”三個黑字的牌匾。

     助念也是寺院的一項收入來源,有這種需求的信衆會帶着病情嚴重的家人來到這裡,住往生堂,祈求在佛力和信衆的念力的加持下讓家人的病情減輕、或者往生極樂。

     後來的日子裡,安然聽其他信衆說起,往生堂住過的人也有病情康複重新獲得新生的人。

    即便去世,也走的很是慈祥,這裡往生的人,即便放置幾天屍體也是柔軟的,跟塵世中的人死後硬邦邦的情形大相徑庭。

     喜歡佛之眼請大家收藏:()佛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