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分兵攔阻
關燈
小
中
大
郭淮沒有想到己方還是晚了一步,暗道楊清此人确是勁敵,用兵果斷、料敵機先,每每都想到自己等人前面去了,與此人對戰似乎總有些束手束腳之感,實在是太難受了。
「大将軍,蜀軍距離渭水南岸尚有七十裡之遙,我們還有時間,若是動作足夠快再加上一點運氣,或是出動騎兵疾行奔馳,我們也許會比蜀軍先一步抵達渭水南岸,到那時我們對戰局的主動權就還沒有完全喪失。
」 長安距渭水不過四五十裡,刨去魏軍出發前的準備時間,幾乎與漢軍到渭水的距離相若。
而向渭水南岸急行軍的漢軍全是步卒,如果魏軍出動騎兵,是一定能比漢軍先一步抵達的。
但聽砰的一聲,曹真用拳頭砸了一下面前的案桌,嚯的一下站了起來,怒目圓睜地盯着費曜道:「伯濟說的對。
公明,汝立即率軍出發,但是騎兵某留着還有大用,不能給你,所以汝隻能率領步卒前去,不過就算是步卒也一定要趕在蜀軍前面抵達渭水南岸,将沿線所有渡口給我守住。
」 目前曹真手中就隻有九千多人,刨去三千新兵,可戰的精銳老卒就隻剩下六千多人,而這六千多人中大約隻有一半是騎兵,與楊清手中的騎兵兵力幾乎相等。
因此在當下這場戰事中魏軍不再像以前那般擁有巨大的騎兵優勢,曹真必須把以長安為中心方圓三百裡地域内唯一的一支騎兵捏在自己手中,以備後用。
「諾。
」 費曜也知軍情十萬火急,不敢有一絲耽誤,抱拳答應一聲後就快步離開自去軍營點齊兵馬,然後馬不停蹄地向渭水南岸趕去。
待費曜走後,曹真又看向衆人問道:「諸位,槐裡城矮兵少,受數千蜀軍圍攻,恐有旦夕被破之危,眼下吳坤遣使求援,不知諸位以為我等是否要發兵去救?」 「大将軍,公明将軍帶走了三千騎兵,城中就隻剩下六千步卒,若要分兵去救,那又該出動多少兵馬?派的兵少了,無濟于事,派的兵多了,長安就會變得空虛。
故而下官認為以我軍目前的情況并無能力去救槐裡,槐裡的安危就隻能靠吳坤将軍他們自己。
」顔斐拱手說道。
話音剛落,郭淮立即附和道:「淮贊同顔府君的意見,此時我們既無多餘的兵力也無足夠的時間去救槐裡,要知道包圍槐裡城的蜀軍隻是先頭部隊,後面還有楊清親率的蜀軍主力,據探子回報大約有一萬人。
所以大将軍,下官以為我們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将閻和部接應回長安,兩軍會合後再固守待援,至于槐裡那邊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 曹真臉色沉重,微微點了點頭,盡管心中已然認同了顔斐和郭淮的意見,但仍有些不甘心,遂看向其他人問道:「爾等以為如何?」 郭淮和顔斐的官階僅次于曹真,衆人見他二人皆建議放棄槐裡,自是連聲附和。
既然衆人都是一個意見,曹真自是不好違逆衆意,況且他也知道放棄槐裡雖是無奈之舉,但已是眼下最恰當的選擇,遂無力地擺了擺手,道:「既如此,就讓信使回去告訴吳坤,讓他務必守住槐裡,隻要堅守十天就是大功一件,十天後援軍必至。
」 吳坤畢竟是跟随曹真多年的心腹,他還無法狠心到在回複中将其完全舍棄,話中仍然給了吳坤一絲希望。
「大将軍,蜀軍距離渭水南岸尚有七十裡之遙,我們還有時間,若是動作足夠快再加上一點運氣,或是出動騎兵疾行奔馳,我們也許會比蜀軍先一步抵達渭水南岸,到那時我們對戰局的主動權就還沒有完全喪失。
」 長安距渭水不過四五十裡,刨去魏軍出發前的準備時間,幾乎與漢軍到渭水的距離相若。
而向渭水南岸急行軍的漢軍全是步卒,如果魏軍出動騎兵,是一定能比漢軍先一步抵達的。
但聽砰的一聲,曹真用拳頭砸了一下面前的案桌,嚯的一下站了起來,怒目圓睜地盯着費曜道:「伯濟說的對。
公明,汝立即率軍出發,但是騎兵某留着還有大用,不能給你,所以汝隻能率領步卒前去,不過就算是步卒也一定要趕在蜀軍前面抵達渭水南岸,将沿線所有渡口給我守住。
」 目前曹真手中就隻有九千多人,刨去三千新兵,可戰的精銳老卒就隻剩下六千多人,而這六千多人中大約隻有一半是騎兵,與楊清手中的騎兵兵力幾乎相等。
因此在當下這場戰事中魏軍不再像以前那般擁有巨大的騎兵優勢,曹真必須把以長安為中心方圓三百裡地域内唯一的一支騎兵捏在自己手中,以備後用。
「諾。
」 費曜也知軍情十萬火急,不敢有一絲耽誤,抱拳答應一聲後就快步離開自去軍營點齊兵馬,然後馬不停蹄地向渭水南岸趕去。
待費曜走後,曹真又看向衆人問道:「諸位,槐裡城矮兵少,受數千蜀軍圍攻,恐有旦夕被破之危,眼下吳坤遣使求援,不知諸位以為我等是否要發兵去救?」 「大将軍,公明将軍帶走了三千騎兵,城中就隻剩下六千步卒,若要分兵去救,那又該出動多少兵馬?派的兵少了,無濟于事,派的兵多了,長安就會變得空虛。
故而下官認為以我軍目前的情況并無能力去救槐裡,槐裡的安危就隻能靠吳坤将軍他們自己。
」顔斐拱手說道。
話音剛落,郭淮立即附和道:「淮贊同顔府君的意見,此時我們既無多餘的兵力也無足夠的時間去救槐裡,要知道包圍槐裡城的蜀軍隻是先頭部隊,後面還有楊清親率的蜀軍主力,據探子回報大約有一萬人。
所以大将軍,下官以為我們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将閻和部接應回長安,兩軍會合後再固守待援,至于槐裡那邊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 曹真臉色沉重,微微點了點頭,盡管心中已然認同了顔斐和郭淮的意見,但仍有些不甘心,遂看向其他人問道:「爾等以為如何?」 郭淮和顔斐的官階僅次于曹真,衆人見他二人皆建議放棄槐裡,自是連聲附和。
既然衆人都是一個意見,曹真自是不好違逆衆意,況且他也知道放棄槐裡雖是無奈之舉,但已是眼下最恰當的選擇,遂無力地擺了擺手,道:「既如此,就讓信使回去告訴吳坤,讓他務必守住槐裡,隻要堅守十天就是大功一件,十天後援軍必至。
」 吳坤畢竟是跟随曹真多年的心腹,他還無法狠心到在回複中将其完全舍棄,話中仍然給了吳坤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