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两仪殿神君献灵丹
關燈
小
中
大
聽道樓,燭火搖曳。
紙墨狼藉的小榻上,雪白的衣裳随意散開,天師枕着右臂,閉着雙眼。
他睡得極不安穩,阖着的眼皮下眼球亂轉。
随即,一滴淚便從他臉龐上滑落,兩排近于褐色的睫毛輕輕顫着,他緩緩睜開眼,露出那一雙瞳眸,宛如陽光下柔和的遠天藍色的湖水。
天師愣了許久,才坐起來,擡手擦去眼淚。
他夢見了故鄉,故園,故人,他如同那隻栩栩然的蝴蝶,在斷壁殘垣中徘徊,夢裡青衫,相距天涯。
心裡又多了一分怅惘,他擡起頭,望着東方,在那個方向上,坐落着衛茗的宅邸。
他能感受到兩股勢力在快速潛行,氣勢直沖京城,以目觀,紫微垣北極星宮異變,伴星大盛,沖撞帝星。
天師得意之處在于他用對了謝玿,用謝玿來刺激皇帝,是謝玿親手造就了如今的瘋帝,而瘋帝憑一己之力,攪混了整個天下。
無論這天下最終定勢如何,眼下的混亂就是他想要的。
他内心最期待的就是混戰,他希望謝玿帶着大軍殺回來,與皇帝鬥個魚死網破,叫着天下烽煙四起,生靈塗炭。
可此刻,天師目光投向東方,神情略顯凝重,他隐隐察覺到有異樣,可他說不出這種感覺。
不過事已至此,這場仗打不打已經無可厚非了,就算謝玿得神兵相助,扶得太子登基,面對這搖搖欲墜的國家,他又是否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都亂了才好,亂世才該是人間的模樣。
天師起身,推開門,橫笛悠悠奏響,在這亂世,皇宮就是他的墳墓。
天師吹得暢快了,一曲接着一曲,都是些如今不流行的曲子,絕大部分是聽也沒聽過的小調,頗有楚聲的韻律。
而高天之上,孤魂野鬼齊歡暢。
可春日的風還是太寒了,漸漸地吹涼了他的心,笛聲也愈發嗚咽凄婉。
曲為五言,聽來竟是《折楊柳》。
一曲未了,匆忙而嘈雜的腳步聲在樓中響起,尖細的嗓音在身後炸開: “天師大人,陛下請您溫室殿一叙。
” 笛聲戛然而止,天師垂下手,蒼白的身影嵌在夜色裡,頭也不回地問道: “何事?” “是衛将軍來報,道是為陛下尋得仙人,明日朝會,将獻靈丹。
” 天師眉頭微微皺起,轉過身來,看着頭低得幾乎要和胸貼在一起的小太監,語氣疑惑: “衛茗進宮了?方才嗎?” “是。
” 天師聞言笑了兩聲,滿臉譏諷,罵了一聲“蠢貨”,然後冷哼道: “大半夜的,上哪尋來的仙人?” 小太監的脖子似乎要折斷了,讷讷地回答: “奴才不知。
” 天師定定地看着這小太監,在燭火的作用下,那雙眼睛如黑夜,如深淵,分不清瞳孔,他臉上毫無表情,活像一隻死物,盯着隻叫人内心發毛。
天師内心厭煩極了,他不想再看到皇帝那張帶着媚笑的老臉,就算沒人來殺那老頭,皇帝也離死不遠了。
他的藥物,他的詛咒,早已将皇帝的身體掏空,不過是一具殘軀,内部已完全腐爛,拖着苟延殘喘罷了。
仙丹?催命符罷了。
再不想與皇帝周旋下去,天師沒好氣地對那太監道: “我身子不适,乏了,困了,先睡下了,今日的早朝,我自然會來。
” 小太監正想應下,天師擡步往小榻走去,邊走邊道: “閉上嘴,輕手輕腳地走吧。
” 太監:“……” 深深地朝天師彎了彎身子,小太監蹑手蹑腳地退了出去。
兩儀殿内滿心歡喜等着天師來的皇帝聽到太監的回複,頓覺被澆了盆冷水,熱情消散了一半。
皇帝表情有些倦然,踉跄着拾階而下,愀然道: “罷了,既然天師身體不适,朕也不強求。
” 皇帝用袖子掃淨台階,便癱坐下去,召來歌舞,獨自一人消化着長生的喜悅。
二十八日,朝會。
文武百官有序入殿,明日便是啟程前往泰山的日子,封禅大典,莊嚴神聖,一個官員終其一生都可能無法親眼目睹封禅過程。
如此盛事,若能參與,于官員而言自然是意義非凡。
可無人為此感到喜悅,每個人的表情都是麻木而壓抑的,他們如行屍走肉一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恭候着皇帝的到來。
“皇上駕到。
” 伴随着尖細的嗓音,皇帝步伐矯健,走路生風地步入大殿,整個人瞧上去容光煥發,精神抖擻,一掃之前萎靡不振的狀态,臉上瞧着也有了些起色,竟也帶着一絲笑意。
群臣不瞎,自然瞧得見皇帝的轉變,一時之間紛紛呆住。
這是……吾皇回來了?蒼天有眼啊! 一些老臣情緒激動,互相和兩旁交換着眼神,似乎在傳遞内心的喜悅。
随着皇帝大方落座,何緒高喝: “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相應的,臣子的聲音也顯得更為高昂。
可并非所有人都覺得皇帝是好轉了,比如百官中面如土色的左敬和衛邈二人,在他們看來,事出反常必有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左敬與衛邈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絕望,該不會是—— 謝玿被抓到了吧? “衆愛卿平身。
” 皇帝心情不錯,看着底下花花綠綠的蝼蟻也覺得順眼多了。
這時候一道人影淺淺靠近,皇帝立馬擡起臉偏頭看去,笑看着天師施施然在自己身旁落座。
“天師身子可好些了?” 皇帝滿腔柔腸,落在天師耳中,卻如周身陷入黏膩的豬油般難受,面具遮住了他厭惡的眼神和難看的面色,隻用清冷的嗓音迷惑旁人: “多謝陛下關心,已無大礙。
” “那就好。
” 皇帝的笑是暖和的,目光溫柔。
“若有什麼缺的,隻管向下人吩咐。
” 知曉天師身子無恙,皇帝這才又将心思放回到面前的文武百官身上,他也不叫何緒詢問衆臣“有本奏否”,而是清了清嗓子,滿面紅光地朝衆臣宣布道: “明日,朕将啟程,于泰山舉行封禅大典。
此乃普天同慶之大事,自提出伊始,數月以來,朕殚精竭慮,與衆卿共勉,有司僶俛從事,不嘗懈怠,朕甚悅之。
” “泰山封禅,古來賢明帝王幾多?可舉封禅者,又幾多?” 皇帝似乎自己入了戲,聲調抑揚頓挫,好不具有感染力: “不勤者不敢思,不功者不敢舉,朕幸免于此,故可于靈山,述功勳,祁福祉,求民佑,願民安康,願國安泰,願九州風調雨順,得河清海晏之勝景。
如此一看,封禅,實乃樂事。
” 皇帝講自己功勳卓着之時,天師冷着臉坐在一旁,且不論這老東西如何有臉将自己與賢明帝王比肩,敢堂而皇之将如此莊嚴祭典說成樂事,古往今來也是第一人。
說什麼樂事,不過是為了引出老家夥得仙丹求長生這件天大的喜事,為此等荒謬之事,不惜将封禅娛樂化,竟也敢自诩賢明? 天師的目光落在下面站着的衛茗臉上,隻見這将軍面色凝重,天師不由得在心裡冷笑兩聲。
紙墨狼藉的小榻上,雪白的衣裳随意散開,天師枕着右臂,閉着雙眼。
他睡得極不安穩,阖着的眼皮下眼球亂轉。
随即,一滴淚便從他臉龐上滑落,兩排近于褐色的睫毛輕輕顫着,他緩緩睜開眼,露出那一雙瞳眸,宛如陽光下柔和的遠天藍色的湖水。
天師愣了許久,才坐起來,擡手擦去眼淚。
他夢見了故鄉,故園,故人,他如同那隻栩栩然的蝴蝶,在斷壁殘垣中徘徊,夢裡青衫,相距天涯。
心裡又多了一分怅惘,他擡起頭,望着東方,在那個方向上,坐落着衛茗的宅邸。
他能感受到兩股勢力在快速潛行,氣勢直沖京城,以目觀,紫微垣北極星宮異變,伴星大盛,沖撞帝星。
天師得意之處在于他用對了謝玿,用謝玿來刺激皇帝,是謝玿親手造就了如今的瘋帝,而瘋帝憑一己之力,攪混了整個天下。
無論這天下最終定勢如何,眼下的混亂就是他想要的。
他内心最期待的就是混戰,他希望謝玿帶着大軍殺回來,與皇帝鬥個魚死網破,叫着天下烽煙四起,生靈塗炭。
可此刻,天師目光投向東方,神情略顯凝重,他隐隐察覺到有異樣,可他說不出這種感覺。
不過事已至此,這場仗打不打已經無可厚非了,就算謝玿得神兵相助,扶得太子登基,面對這搖搖欲墜的國家,他又是否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都亂了才好,亂世才該是人間的模樣。
天師起身,推開門,橫笛悠悠奏響,在這亂世,皇宮就是他的墳墓。
天師吹得暢快了,一曲接着一曲,都是些如今不流行的曲子,絕大部分是聽也沒聽過的小調,頗有楚聲的韻律。
而高天之上,孤魂野鬼齊歡暢。
可春日的風還是太寒了,漸漸地吹涼了他的心,笛聲也愈發嗚咽凄婉。
曲為五言,聽來竟是《折楊柳》。
一曲未了,匆忙而嘈雜的腳步聲在樓中響起,尖細的嗓音在身後炸開: “天師大人,陛下請您溫室殿一叙。
” 笛聲戛然而止,天師垂下手,蒼白的身影嵌在夜色裡,頭也不回地問道: “何事?” “是衛将軍來報,道是為陛下尋得仙人,明日朝會,将獻靈丹。
” 天師眉頭微微皺起,轉過身來,看着頭低得幾乎要和胸貼在一起的小太監,語氣疑惑: “衛茗進宮了?方才嗎?” “是。
” 天師聞言笑了兩聲,滿臉譏諷,罵了一聲“蠢貨”,然後冷哼道: “大半夜的,上哪尋來的仙人?” 小太監的脖子似乎要折斷了,讷讷地回答: “奴才不知。
” 天師定定地看着這小太監,在燭火的作用下,那雙眼睛如黑夜,如深淵,分不清瞳孔,他臉上毫無表情,活像一隻死物,盯着隻叫人内心發毛。
天師内心厭煩極了,他不想再看到皇帝那張帶着媚笑的老臉,就算沒人來殺那老頭,皇帝也離死不遠了。
他的藥物,他的詛咒,早已将皇帝的身體掏空,不過是一具殘軀,内部已完全腐爛,拖着苟延殘喘罷了。
仙丹?催命符罷了。
再不想與皇帝周旋下去,天師沒好氣地對那太監道: “我身子不适,乏了,困了,先睡下了,今日的早朝,我自然會來。
” 小太監正想應下,天師擡步往小榻走去,邊走邊道: “閉上嘴,輕手輕腳地走吧。
” 太監:“……” 深深地朝天師彎了彎身子,小太監蹑手蹑腳地退了出去。
兩儀殿内滿心歡喜等着天師來的皇帝聽到太監的回複,頓覺被澆了盆冷水,熱情消散了一半。
皇帝表情有些倦然,踉跄着拾階而下,愀然道: “罷了,既然天師身體不适,朕也不強求。
” 皇帝用袖子掃淨台階,便癱坐下去,召來歌舞,獨自一人消化着長生的喜悅。
二十八日,朝會。
文武百官有序入殿,明日便是啟程前往泰山的日子,封禅大典,莊嚴神聖,一個官員終其一生都可能無法親眼目睹封禅過程。
如此盛事,若能參與,于官員而言自然是意義非凡。
可無人為此感到喜悅,每個人的表情都是麻木而壓抑的,他們如行屍走肉一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恭候着皇帝的到來。
“皇上駕到。
” 伴随着尖細的嗓音,皇帝步伐矯健,走路生風地步入大殿,整個人瞧上去容光煥發,精神抖擻,一掃之前萎靡不振的狀态,臉上瞧着也有了些起色,竟也帶着一絲笑意。
群臣不瞎,自然瞧得見皇帝的轉變,一時之間紛紛呆住。
這是……吾皇回來了?蒼天有眼啊! 一些老臣情緒激動,互相和兩旁交換着眼神,似乎在傳遞内心的喜悅。
随着皇帝大方落座,何緒高喝: “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相應的,臣子的聲音也顯得更為高昂。
可并非所有人都覺得皇帝是好轉了,比如百官中面如土色的左敬和衛邈二人,在他們看來,事出反常必有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左敬與衛邈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絕望,該不會是—— 謝玿被抓到了吧? “衆愛卿平身。
” 皇帝心情不錯,看着底下花花綠綠的蝼蟻也覺得順眼多了。
這時候一道人影淺淺靠近,皇帝立馬擡起臉偏頭看去,笑看着天師施施然在自己身旁落座。
“天師身子可好些了?” 皇帝滿腔柔腸,落在天師耳中,卻如周身陷入黏膩的豬油般難受,面具遮住了他厭惡的眼神和難看的面色,隻用清冷的嗓音迷惑旁人: “多謝陛下關心,已無大礙。
” “那就好。
” 皇帝的笑是暖和的,目光溫柔。
“若有什麼缺的,隻管向下人吩咐。
” 知曉天師身子無恙,皇帝這才又将心思放回到面前的文武百官身上,他也不叫何緒詢問衆臣“有本奏否”,而是清了清嗓子,滿面紅光地朝衆臣宣布道: “明日,朕将啟程,于泰山舉行封禅大典。
此乃普天同慶之大事,自提出伊始,數月以來,朕殚精竭慮,與衆卿共勉,有司僶俛從事,不嘗懈怠,朕甚悅之。
” “泰山封禅,古來賢明帝王幾多?可舉封禅者,又幾多?” 皇帝似乎自己入了戲,聲調抑揚頓挫,好不具有感染力: “不勤者不敢思,不功者不敢舉,朕幸免于此,故可于靈山,述功勳,祁福祉,求民佑,願民安康,願國安泰,願九州風調雨順,得河清海晏之勝景。
如此一看,封禅,實乃樂事。
” 皇帝講自己功勳卓着之時,天師冷着臉坐在一旁,且不論這老東西如何有臉将自己與賢明帝王比肩,敢堂而皇之将如此莊嚴祭典說成樂事,古往今來也是第一人。
說什麼樂事,不過是為了引出老家夥得仙丹求長生這件天大的喜事,為此等荒謬之事,不惜将封禅娛樂化,竟也敢自诩賢明? 天師的目光落在下面站着的衛茗臉上,隻見這将軍面色凝重,天師不由得在心裡冷笑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