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认账了?”
關燈
小
中
大
“成何體統,這兩人成何體統啊!”
相隔十裡的蘭馨堂,主母屏退閑人,憋了一頓飯的氣才狠狠宣洩出來。
又指着身側的小兒子怒罵:“你也是!你三哥胡鬧,你幫着他胡鬧!” “那狐媚子給你下什麼迷藥,竟叫你胳膊肘朝外拐,忤逆自己的生身母親!” 眼見人氣到拍案,另一側,金姨娘趕忙端來茶水奉上。
“夫人莫動氣,為些不懂事的小輩氣壞身子,那多不值當!” 又勸謝銘仰:“五郎,快給你母親認個錯吧。
” 少年溫和又帶一點稚嫩的眉目垂着,依言給國公夫人打了一揖。
“引母親動怒,是兒子之過。
” “這就對了嘛……” 金姨娘剛要繼續打圓場,謝銘仰卻直起身,冷不丁又道: “可三哥也沒做錯啊。
” “你,你……” 國公夫人捧着心口,保養得宜的指節擡起來,點着他,一副就要背過氣去的模樣。
金姨娘慌忙趨到人身前,替人捋着胸脯順氣,口中呐呐勸着:“五郎還小五郎還小,莫動怒,莫要動怒啊!” 謝銘仰見人實在氣得厲害,這才收聲沒往下講。
國公夫人好一會兒才順上氣,隻覺這兒子今日是存心要與自己吵,弄得她也一團惡氣盈在胸口,不吐不快。
“你還說你三哥沒做錯?這婚姻大事自古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問父母便帶個烏七八糟的女人回來,這難道不是存心要氣我?” “那三哥若問了,母親會答應嗎?” “你……你這逆子!” 金姨娘忙勸:“五郎,少說些吧五郎!” 謝銘仰低頭,又是打揖賠罪。
直起身,卻還是不改口:“何況靜姝姐姐不是外人,她是三哥一手帶大的。
” “三哥喜歡她,自小就喜歡。
” 貴婦人已被氣得眼冒金星,倚着圈椅靠背,阖目搖搖頭。
“他是被那狐媚子蠱惑了!” “蠱惑隻得一時,滿打滿算分開五年,三哥還是喜歡她,可見不是蠱惑,是三哥心甘情願的。
” “母親,”不待主母反駁,謝銘仰又說,“我在朝雲軒念過幾日書,都看在眼裡,三哥是非她不可的。
” 國公夫人坐正些,又問:“你那時才幾歲啊?八九歲的小兒郎,你懂什麼!” 謝銘仰轉而又問:“母親為何看不上靜姝姐姐?她生得體面,學識亦不差,替三哥操持内宅綽綽有餘。
” 這下國公夫人不出聲了。
五郎是三郎的兄弟,與她這嫡母考量的,自然不同。
她的兩個親兒子,大郎入京營從武,五郎還等着讀書入仕。
可說句不偏不倚的話,要論上進,通通不如三郎。
三郎是國公府最有出息的兒子,卻偏偏不是從她肚裡出去的,最易遭人離間。
往後與國公府是親是疏,娶的新婦至關緊要。
新婦得和自己一條心啊。
她年輕時便吃過苦,老太太出身鄉野,與她這侯門出身的媳婦多有磕碰,弄得日子長了,她與老國公情分蹉跎殆盡。
府上的小妾、庶子,一茬接一茬。
終于輪到她做婆母,又怎會放任兒子娶一個奴婢? 就别說出身了,
又指着身側的小兒子怒罵:“你也是!你三哥胡鬧,你幫着他胡鬧!” “那狐媚子給你下什麼迷藥,竟叫你胳膊肘朝外拐,忤逆自己的生身母親!” 眼見人氣到拍案,另一側,金姨娘趕忙端來茶水奉上。
“夫人莫動氣,為些不懂事的小輩氣壞身子,那多不值當!” 又勸謝銘仰:“五郎,快給你母親認個錯吧。
” 少年溫和又帶一點稚嫩的眉目垂着,依言給國公夫人打了一揖。
“引母親動怒,是兒子之過。
” “這就對了嘛……” 金姨娘剛要繼續打圓場,謝銘仰卻直起身,冷不丁又道: “可三哥也沒做錯啊。
” “你,你……” 國公夫人捧着心口,保養得宜的指節擡起來,點着他,一副就要背過氣去的模樣。
金姨娘慌忙趨到人身前,替人捋着胸脯順氣,口中呐呐勸着:“五郎還小五郎還小,莫動怒,莫要動怒啊!” 謝銘仰見人實在氣得厲害,這才收聲沒往下講。
國公夫人好一會兒才順上氣,隻覺這兒子今日是存心要與自己吵,弄得她也一團惡氣盈在胸口,不吐不快。
“你還說你三哥沒做錯?這婚姻大事自古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問父母便帶個烏七八糟的女人回來,這難道不是存心要氣我?” “那三哥若問了,母親會答應嗎?” “你……你這逆子!” 金姨娘忙勸:“五郎,少說些吧五郎!” 謝銘仰低頭,又是打揖賠罪。
直起身,卻還是不改口:“何況靜姝姐姐不是外人,她是三哥一手帶大的。
” “三哥喜歡她,自小就喜歡。
” 貴婦人已被氣得眼冒金星,倚着圈椅靠背,阖目搖搖頭。
“他是被那狐媚子蠱惑了!” “蠱惑隻得一時,滿打滿算分開五年,三哥還是喜歡她,可見不是蠱惑,是三哥心甘情願的。
” “母親,”不待主母反駁,謝銘仰又說,“我在朝雲軒念過幾日書,都看在眼裡,三哥是非她不可的。
” 國公夫人坐正些,又問:“你那時才幾歲啊?八九歲的小兒郎,你懂什麼!” 謝銘仰轉而又問:“母親為何看不上靜姝姐姐?她生得體面,學識亦不差,替三哥操持内宅綽綽有餘。
” 這下國公夫人不出聲了。
五郎是三郎的兄弟,與她這嫡母考量的,自然不同。
她的兩個親兒子,大郎入京營從武,五郎還等着讀書入仕。
可說句不偏不倚的話,要論上進,通通不如三郎。
三郎是國公府最有出息的兒子,卻偏偏不是從她肚裡出去的,最易遭人離間。
往後與國公府是親是疏,娶的新婦至關緊要。
新婦得和自己一條心啊。
她年輕時便吃過苦,老太太出身鄉野,與她這侯門出身的媳婦多有磕碰,弄得日子長了,她與老國公情分蹉跎殆盡。
府上的小妾、庶子,一茬接一茬。
終于輪到她做婆母,又怎會放任兒子娶一個奴婢? 就别說出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