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寒假生活
關燈
小
中
大
主,決定加強黨的領導機構,重新确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
12月23日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舉行動工典禮?至1985年11月?1992年4月,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産?2001年5月,三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為今後的鋼材優質鋼制造和産量巨增創造了條件! 12月28日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恢複和增設169所普通高等學校,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應四個現代化的需要。
為以後發展輸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1978年冬,遠在安微的小崗村實行包産到戶,并于第二年秋實現溫飽。
中國農村改革包産到戶的雛型正在這偏辟的小山村悄悄的孕育着。
在外務工的大強他們也回來了,還帶回了新消息,說樂素河高山村那裡要搞磚瓦廠,因為樂素河建設需要大量的磚頭,瓦片,那裡供銷社需要修建倉庫百貨大樓,醫院也要重建,以前的房屋破舊已成危房,很多單位都有大興土木之意,需要人力和磚瓦匠,這則消息很适用,影響不小,為當時的勞力輸出起了不小作用。
本村的泥瓦工,大部分是幺爺爺(爺爺的弟弟)的徒弟都外出北上,燒磚燒瓦,為當地的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雖說不是重工業,但燒磚燒瓦也是技術活,火候掌握好了才出正品,否則顔色難看,磚瓦的強度達不到,這些外出的人吃苦耐勞,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大松爸爸也想去陝西務工,由于爺爺奶奶年齡偏高,還有大松兄妹三人,客觀原因走不開,自已本來也是陶工一族,所以隻有幫附近的人燒磚燒瓦,平時去蠶繭站上班,還順便看一些病人。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大松上午寫完家庭作業,帶弟弟妹妹玩,還要去廚房幫奶奶竈裡加柴,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活,農村小孩子的家務就是割草揀柴做飯,這些大松基本少幹,有時在廚房裡幫幫奶奶加柴燒鍋做飯。
自己是小學生了,不做一些活也不好意思,有偷懶的嫌疑。
親自看大人們過年怎麼煮肉燒飯,臘肉取下先用熱水浸泡清洗,放入大鐵鍋中煮2小時,中間加海帶,蘿蔔幹,和大豬蹄一起炖,下鍋半小時後,香味都飄出來了,随着時間越長,肉香越濃,讓人饞得直流口水。
在煮飯過程中奶奶有時切一小塊給大松和弟弟妹妹吃,這樣可以讓孩子們解解饞。
臘肉一下肚就有年的味道,那種接地氣的香味就是年味,媽媽一般不允許小孩子在1竈房吃東西,要養成和大人一起吃飯的習慣,有時故意哄大松和弟弟,“小娃不能在竈屋吃肉,長大了讨老婆要下雨。
”讨老婆最怕下雨,當時農村,泥巴路,一下雨山高路滑,括東西都不方便,小孩子小不懂事,就這麼信了,以後在廚房裡再也不吃東西了,就怕以後讨老婆下雨不好走。
廣播站裡的小喇叭也熱鬧了,早上六點半新聞和報紙摘要就是老百姓知道外面世界的最好渠道,中國與美國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态。
早晚新聞每天都有關于中美的新聞,中美正式建交,也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中美建交後,許多其它國家都主動與中國建立了大使際外交關系,對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小年也是年,隻是沒貼紅春聯,臘肉美食一樣不少。
祭祖先人的儀式也正常進行。
喝酒吃肉,中午飯時間稍長一些,下午還要去地裡幹活,因為還沒到放年假的時候。
每年這個時間,農村要打掃揚塵,起陽溝換新土,舊土做堆肥,爺爺每天去坡上鏟一些草皮回來回填陽溝,草皮做堆肥很好,農村的陽溝就是一淨化池,洗臉水,洗碗水,爛菜味全扔陽溝裡,為來年堆肥做準備。
一條陽溝圍着院子,反正回填差不多要半個月。
爺爺這段時間要砍一些嫩竹子,花篾條,做竹繩用的材料,青篾做繩子,黃篾用來換料子(草紙),砍一堆竹子要好幾天才能幹完。
這段時間,草紙廠的人也下鄉了,挨家挨戶的換料子,扛半捆草紙到下午挽回去就是一大堆草紙原料(黃蔑)。
小商小販也出來了,挑擔小百貨,鋁筆,寫字本等文具用品,還有針頭線腦,打火機,打火石,火柴等日用品。
一些方便群衆的東西大部分都能買上,為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小商小販是有貢獻的。
賣醋的賈老頭這幾天更忙活,一天一擔醋,賣完收早工,每到一個院子裡,大人小孩圍一圈,手持玻璃瓶(空酒瓶),“買醋了,賣醋了,賈老頭,你的醋假不假?”“不假不假,放心喝,”“賈醋客,醋酸不酸?”“不酸不要錢。
”大家一邊閑扯,一邊與賈老頭交易,一會兒又賣了大半桶,醋每家每戶不可少。
吃面條放醋是當時人的習慣。
因為缺少其它食材,醋又經濟還保健!爆米花也出現了,走鄉竄戶,這聲音有點大,不時傳來陣陣爆米花的聲音,響如春雷,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氣氛! 年底了,各行各業,都很匆忙,為過年做好準備。
農機站裡從早到晚機器響不停,這是碾米磨面高峰期,碾米機,壓面機,全部開足馬力,為人民群衆服務,為了讓大家過好年,加班加點也值,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是不能忘的。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
12月23日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舉行動工典禮?至1985年11月?1992年4月,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産?2001年5月,三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為今後的鋼材優質鋼制造和産量巨增創造了條件! 12月28日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恢複和增設169所普通高等學校,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應四個現代化的需要。
為以後發展輸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1978年冬,遠在安微的小崗村實行包産到戶,并于第二年秋實現溫飽。
中國農村改革包産到戶的雛型正在這偏辟的小山村悄悄的孕育着。
在外務工的大強他們也回來了,還帶回了新消息,說樂素河高山村那裡要搞磚瓦廠,因為樂素河建設需要大量的磚頭,瓦片,那裡供銷社需要修建倉庫百貨大樓,醫院也要重建,以前的房屋破舊已成危房,很多單位都有大興土木之意,需要人力和磚瓦匠,這則消息很适用,影響不小,為當時的勞力輸出起了不小作用。
本村的泥瓦工,大部分是幺爺爺(爺爺的弟弟)的徒弟都外出北上,燒磚燒瓦,為當地的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雖說不是重工業,但燒磚燒瓦也是技術活,火候掌握好了才出正品,否則顔色難看,磚瓦的強度達不到,這些外出的人吃苦耐勞,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大松爸爸也想去陝西務工,由于爺爺奶奶年齡偏高,還有大松兄妹三人,客觀原因走不開,自已本來也是陶工一族,所以隻有幫附近的人燒磚燒瓦,平時去蠶繭站上班,還順便看一些病人。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大松上午寫完家庭作業,帶弟弟妹妹玩,還要去廚房幫奶奶竈裡加柴,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活,農村小孩子的家務就是割草揀柴做飯,這些大松基本少幹,有時在廚房裡幫幫奶奶加柴燒鍋做飯。
自己是小學生了,不做一些活也不好意思,有偷懶的嫌疑。
親自看大人們過年怎麼煮肉燒飯,臘肉取下先用熱水浸泡清洗,放入大鐵鍋中煮2小時,中間加海帶,蘿蔔幹,和大豬蹄一起炖,下鍋半小時後,香味都飄出來了,随着時間越長,肉香越濃,讓人饞得直流口水。
在煮飯過程中奶奶有時切一小塊給大松和弟弟妹妹吃,這樣可以讓孩子們解解饞。
臘肉一下肚就有年的味道,那種接地氣的香味就是年味,媽媽一般不允許小孩子在1竈房吃東西,要養成和大人一起吃飯的習慣,有時故意哄大松和弟弟,“小娃不能在竈屋吃肉,長大了讨老婆要下雨。
”讨老婆最怕下雨,當時農村,泥巴路,一下雨山高路滑,括東西都不方便,小孩子小不懂事,就這麼信了,以後在廚房裡再也不吃東西了,就怕以後讨老婆下雨不好走。
廣播站裡的小喇叭也熱鬧了,早上六點半新聞和報紙摘要就是老百姓知道外面世界的最好渠道,中國與美國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态。
早晚新聞每天都有關于中美的新聞,中美正式建交,也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中美建交後,許多其它國家都主動與中國建立了大使際外交關系,對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小年也是年,隻是沒貼紅春聯,臘肉美食一樣不少。
祭祖先人的儀式也正常進行。
喝酒吃肉,中午飯時間稍長一些,下午還要去地裡幹活,因為還沒到放年假的時候。
每年這個時間,農村要打掃揚塵,起陽溝換新土,舊土做堆肥,爺爺每天去坡上鏟一些草皮回來回填陽溝,草皮做堆肥很好,農村的陽溝就是一淨化池,洗臉水,洗碗水,爛菜味全扔陽溝裡,為來年堆肥做準備。
一條陽溝圍着院子,反正回填差不多要半個月。
爺爺這段時間要砍一些嫩竹子,花篾條,做竹繩用的材料,青篾做繩子,黃篾用來換料子(草紙),砍一堆竹子要好幾天才能幹完。
這段時間,草紙廠的人也下鄉了,挨家挨戶的換料子,扛半捆草紙到下午挽回去就是一大堆草紙原料(黃蔑)。
小商小販也出來了,挑擔小百貨,鋁筆,寫字本等文具用品,還有針頭線腦,打火機,打火石,火柴等日用品。
一些方便群衆的東西大部分都能買上,為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小商小販是有貢獻的。
賣醋的賈老頭這幾天更忙活,一天一擔醋,賣完收早工,每到一個院子裡,大人小孩圍一圈,手持玻璃瓶(空酒瓶),“買醋了,賣醋了,賈老頭,你的醋假不假?”“不假不假,放心喝,”“賈醋客,醋酸不酸?”“不酸不要錢。
”大家一邊閑扯,一邊與賈老頭交易,一會兒又賣了大半桶,醋每家每戶不可少。
吃面條放醋是當時人的習慣。
因為缺少其它食材,醋又經濟還保健!爆米花也出現了,走鄉竄戶,這聲音有點大,不時傳來陣陣爆米花的聲音,響如春雷,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氣氛! 年底了,各行各業,都很匆忙,為過年做好準備。
農機站裡從早到晚機器響不停,這是碾米磨面高峰期,碾米機,壓面機,全部開足馬力,為人民群衆服務,為了讓大家過好年,加班加點也值,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是不能忘的。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