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原来
關燈
小
中
大
瀾庭書院一位侯姓夫子很喜歡李翰,常在家提及他的聰穎出色,這讓侯夫子的小兒子很是在意。
侯家小公子剛剛舞勺之年,十三四歲的年紀怎會輕易服輸,見父親總是誇贊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孩子自是不服。
他雖也在瀾庭書院讀書,但與李翰并不相識;一日,他打聽到李翰要出學院歸家,就想在路上攔住比試一番,當然心裡也存了戲耍之心。
畢竟一個鄉下土包子怎麼能入了書香之家小公子的眼。
偏那日李翰被同窗拉去書肆看新科進士的墨程,想買來研讀一番,所以無意間與侯家小公子錯過了。
小公子沒見到李翰,卻與奉了父母之命到書院接李翰回家的李山和李河碰了正着。
得知是李翰家人,侯小公子忍不住冷嘲熱諷一番,這讓本就對李翰心有怨氣的兩人更加惱恨。
兩人一番商量,隔了兩三日,遂假借李翰之名,将小公子引到了一處僻靜院落,迷暈後送上了一個青樓女子的床榻。
小公子醒來後,吓得哇哇大叫,青樓女子可不管客人是誰,隻要錢财,否則不肯放人。
小公子無法,隻得交代了家裡住址,青樓女子遂差人上門索要嫖資。
侯夫子得知後,氣得當場暈厥。
家人一邊慌忙派人拿錢贖回小公子,一邊趕着去醫館請大夫救人。
一番忙活下來,總算處理安置妥當。
得了空,侯家一番查證,自是恨毒了李家。
不過因顧忌小公子的名聲,不敢張揚,但事因李翰而起,侯夫子怎可善罷甘休。
于是侯夫子聯合學院裡交好的夫子和學生對李翰百般刁難,最終逼得李翰隻得離開瀾庭書院。
本以為事情就此了結,不想聯系其他書院才發現,竟沒有書院願意接納李翰,原來李翰一家奴籍,還手段下作、卑劣惡毒的名聲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李翰自此斷了求學路,隻能暫時歸家,想着躲過風頭,總有撥雲見日之時。
誰想一日心情煩悶,喝了一盞李河倒的酒就稀裡糊塗摔成了殘廢。
後來每每回想當日,他除了晦暗的天色,隻記得父親的歎息、母親的眼淚,還有李河的哇哇大哭。
不足幼學之年(十歲)的李河有那麼恨他麼?他不确定。
但他怎會上了樹?怎會從樹上摔下來?他沒有任何印象。
是李山麼?他想了無數次,也不得結果。
這些年,他自怨自艾;冷眼旁觀父親兄弟做下種種惡事,也無比蔑視他們的諸多蠢行。
他曾那麼意氣風發,在同窗聚會上唱和出“山河在左風雲會,書劍在右馬蹄疾”的豪邁之句,一時在學院傳為美談。
可一朝落魄,誰還記得他的少年意氣和驚豔才情! 他離不了莊子,才驚覺他的父親兄弟是怎樣無恥惡毒;他鄙視甚至憎恨他們的行事為人,偶爾心軟也會伸手幫一把如吳姑娘一樣被他們淩辱的人,但也隻是偶爾。
他冷血得很,自己一個殘廢活得行屍走肉一般,那些四肢康健的人何須他相助? 他恨李山,覺得若不是他害了侯家小公子,他怎會被斷前程?他恨李河,覺得正是他的酒才害得他人鬼莫辨。
他于是鑽研藥草,自己調制配方,下到茶酒飯食等所有入口之物裡給李山、李河。
不知道李山是不是有所察覺,他從不碰經他之手的任何吃用;而李河那個蠢貨卻喜歡盯着他落魄的模樣大快朵頤。
他下了多年的藥,待到吳姑娘來他身邊照顧之時,李河已然上瘾,狀态逐漸不對。
當日趙濯傷了李河,他覺得機會可用,就加大了藥量,讓李河身上的沉疴發作。
他覺得自己骨子裡浸着李家血脈的惡,他想折磨得李河生不如死。
看他疼痛嚎叫,看他癫狂發怒,看他貪吃如彘,看他同樣躺在榻上不良于行,本以為會痛快酣暢,可他又沒有。
他那麼平靜,平靜得連他自己都覺詫異。
是心死了麼?也對,行屍走肉,心自是死的,連開心都沒有。
他今日能來趙荑的院子,不過是盡為人子的本分。
畢竟,他得李家供養才活到今日。
他其實是盼着趙荑把李家的人,包括他自己殺光了才幹淨。
偏趙荑隻幾句就揭了那一層遮羞布,羞恥感讓他無處遁形。
他愣愣地看着窗子上映着的一片暗影,不知是窗外挂了什麼,還是樹影婆娑。
“你被自己兄弟害成這樣,就不心寒麼?居然還想着幫他們做這做那!”趙濯的話把他從夢一樣的虛幻中拉了出來。
“他們畢竟是我的兄弟。
”李翰閉了閉眼,語氣沒什麼起伏:“何況他們當時年少,不過為了出氣,哪裡會想許多?” “這說辭是你自己想的,還是你父親說與你的?”趙濯的口吻分辨不出是好奇還是嘲諷。
“無甚區别。
”李翰忽然覺得厭煩:“究竟想怎樣随你們,不必
侯家小公子剛剛舞勺之年,十三四歲的年紀怎會輕易服輸,見父親總是誇贊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孩子自是不服。
他雖也在瀾庭書院讀書,但與李翰并不相識;一日,他打聽到李翰要出學院歸家,就想在路上攔住比試一番,當然心裡也存了戲耍之心。
畢竟一個鄉下土包子怎麼能入了書香之家小公子的眼。
偏那日李翰被同窗拉去書肆看新科進士的墨程,想買來研讀一番,所以無意間與侯家小公子錯過了。
小公子沒見到李翰,卻與奉了父母之命到書院接李翰回家的李山和李河碰了正着。
得知是李翰家人,侯小公子忍不住冷嘲熱諷一番,這讓本就對李翰心有怨氣的兩人更加惱恨。
兩人一番商量,隔了兩三日,遂假借李翰之名,将小公子引到了一處僻靜院落,迷暈後送上了一個青樓女子的床榻。
小公子醒來後,吓得哇哇大叫,青樓女子可不管客人是誰,隻要錢财,否則不肯放人。
小公子無法,隻得交代了家裡住址,青樓女子遂差人上門索要嫖資。
侯夫子得知後,氣得當場暈厥。
家人一邊慌忙派人拿錢贖回小公子,一邊趕着去醫館請大夫救人。
一番忙活下來,總算處理安置妥當。
得了空,侯家一番查證,自是恨毒了李家。
不過因顧忌小公子的名聲,不敢張揚,但事因李翰而起,侯夫子怎可善罷甘休。
于是侯夫子聯合學院裡交好的夫子和學生對李翰百般刁難,最終逼得李翰隻得離開瀾庭書院。
本以為事情就此了結,不想聯系其他書院才發現,竟沒有書院願意接納李翰,原來李翰一家奴籍,還手段下作、卑劣惡毒的名聲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李翰自此斷了求學路,隻能暫時歸家,想着躲過風頭,總有撥雲見日之時。
誰想一日心情煩悶,喝了一盞李河倒的酒就稀裡糊塗摔成了殘廢。
後來每每回想當日,他除了晦暗的天色,隻記得父親的歎息、母親的眼淚,還有李河的哇哇大哭。
不足幼學之年(十歲)的李河有那麼恨他麼?他不确定。
但他怎會上了樹?怎會從樹上摔下來?他沒有任何印象。
是李山麼?他想了無數次,也不得結果。
這些年,他自怨自艾;冷眼旁觀父親兄弟做下種種惡事,也無比蔑視他們的諸多蠢行。
他曾那麼意氣風發,在同窗聚會上唱和出“山河在左風雲會,書劍在右馬蹄疾”的豪邁之句,一時在學院傳為美談。
可一朝落魄,誰還記得他的少年意氣和驚豔才情! 他離不了莊子,才驚覺他的父親兄弟是怎樣無恥惡毒;他鄙視甚至憎恨他們的行事為人,偶爾心軟也會伸手幫一把如吳姑娘一樣被他們淩辱的人,但也隻是偶爾。
他冷血得很,自己一個殘廢活得行屍走肉一般,那些四肢康健的人何須他相助? 他恨李山,覺得若不是他害了侯家小公子,他怎會被斷前程?他恨李河,覺得正是他的酒才害得他人鬼莫辨。
他于是鑽研藥草,自己調制配方,下到茶酒飯食等所有入口之物裡給李山、李河。
不知道李山是不是有所察覺,他從不碰經他之手的任何吃用;而李河那個蠢貨卻喜歡盯着他落魄的模樣大快朵頤。
他下了多年的藥,待到吳姑娘來他身邊照顧之時,李河已然上瘾,狀态逐漸不對。
當日趙濯傷了李河,他覺得機會可用,就加大了藥量,讓李河身上的沉疴發作。
他覺得自己骨子裡浸着李家血脈的惡,他想折磨得李河生不如死。
看他疼痛嚎叫,看他癫狂發怒,看他貪吃如彘,看他同樣躺在榻上不良于行,本以為會痛快酣暢,可他又沒有。
他那麼平靜,平靜得連他自己都覺詫異。
是心死了麼?也對,行屍走肉,心自是死的,連開心都沒有。
他今日能來趙荑的院子,不過是盡為人子的本分。
畢竟,他得李家供養才活到今日。
他其實是盼着趙荑把李家的人,包括他自己殺光了才幹淨。
偏趙荑隻幾句就揭了那一層遮羞布,羞恥感讓他無處遁形。
他愣愣地看着窗子上映着的一片暗影,不知是窗外挂了什麼,還是樹影婆娑。
“你被自己兄弟害成這樣,就不心寒麼?居然還想着幫他們做這做那!”趙濯的話把他從夢一樣的虛幻中拉了出來。
“他們畢竟是我的兄弟。
”李翰閉了閉眼,語氣沒什麼起伏:“何況他們當時年少,不過為了出氣,哪裡會想許多?” “這說辭是你自己想的,還是你父親說與你的?”趙濯的口吻分辨不出是好奇還是嘲諷。
“無甚區别。
”李翰忽然覺得厭煩:“究竟想怎樣随你們,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