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三个条件(二)

關燈
    第1254章三個條件二 “好,不愧是我李家的兒郎,深明大義。

    ” 李道宗也是激動不已,連忙說道:“當年的事情,不管誰對誰錯,對兄弟下了死手,确實是二郎的不對。

    于公于私,都該有所表示,李言你盡管說,堂叔一定會幫你說話的。

    ” 窦誕也是認可的點了點頭,奪天下之恨,滅滿門之仇,李世民做些補償也是應該的。

     李言見時機合适,将自己盤算已久的謀劃說了出來:“第一,本王要李世民下發罪己诏,向天下解釋當年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承認自己殺兄弑北的罪過,并做出深刻檢讨。

    ” “啊這.” 房玄齡一聽就是臉色大變,急道:“這怎麼可以,這不是打太上皇的臉嗎?” “哼!” 李言冷冷的一撇:“李世民是不是殺了自己的親兄弟,你可以說他是自衛,若是他不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會被他們殺死。

    可你說的隻是一種揣測,事實上李建成兄弟并沒有這麼做。

    ” “真正殺害手足兄弟的人,是李世民,殺兄弑弟這是事實,難道這種事情,不應該被追究嗎?難道這種事情,不諱聖人教化嗎?難道這種事情,房大人認為是符合仁義道德和普世價值嗎?” 李言查過,雖有野史說李玄霸之死和李元吉有關,還有一子李智雲之死與李建成有關。

    實際上李玄霸早慧而夭,李智雲也是李淵起兵後落到隋朝手中,被隋刑部尚書陰世師殺害。

     真正殺了兄弟的人,就李世民一個。

     “可他是天子,天子有天子的威嚴,不容侵犯。

    ”房玄齡老臉漲的通紅,但此時也顧不上了,哪怕觸怒李言,被當場斬殺,他也不能退縮。

    做為臣子,他不能不争,否則就是天大的罪過。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 李言也沒有以勢壓人,而是淡淡的說道:“何況,他現在已經不是天子了,若是本王沒有記錯,在去年的此時,他就已經禅位了。

    現在的大唐皇帝,是李承乾,不是李世民。

    ” “于公來說,就是太上皇,也不如皇帝重要。

    ” “于私來說,天理人論,道德法禮,殺兄弑弟都是罪大惡極的。

    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依律當處以極刑,現在隻是讓他下個罪己诏,還是在退位以後,已經是網開一面了。

    ”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難道因為他是太上皇,便可以不追究了嗎?” “此案不翻,無以告慰枉死的英靈;此罪不論,無以正天地浩然正氣;難道權力大,地位高,就可以胡作非為,無法無天嗎?己身不正,何以服萬千百姓之人心。

    ” “本王雖流落草原,卻也知道禮法,公道自在人心,就是要以此舉告訴全天下的百姓,還有後世子孫。

    無論你手中的權力有多大,哪怕你是一國之君,做錯了事,一樣要承擔責任。

    ” “出來混的,早晚要還,誰也逃不掉,做之前,還是要好好想想。

    ” 李言這番話沒有慷慨激昂,卻擲地有聲,振聾發聩,讓房玄齡啞口無言,一時竟無言以對,心中苦澀。

    他知道,對方說的都是正理,就連他也是極為認同的。

     可站在李世民的立場上,這是斷難接受的。

     那可是做了二十年的皇帝,曾經萬邦來朝、威加海内的天可汗。

    讓他下罪己诏,觸動的還是玄武門的逆鱗,房玄齡知道,若是自己的話,甯死也不會認的。

     而窦誕和李道宗,也是臉色極為複雜,仔細看去,他們在眼底深處還透着一股激賞,其實對方說的話,正是他們想說的。

    對于玄武門之事,他們一萬個不贊同。

     李世民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兒,偏偏這個殺兄弑弟逼父的人又雄才大略,打下了一個遼闊的江山。

    這震古爍今的功業,無疑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卻留下了深深的遺禍。

     這讓後世所有人都認為,不管用什麼手段,隻要取得勝利,就能歪曲事實,摭掩住所有的不光彩。

    而大多數人,可以做到卑鄙無恥、無情無義,卻無法成就輝煌的功業。

     是以這個榜樣,立的實在是讓人進退兩難、糾結無比。

     讓後人不知該暢導他無所不用其極的上位手段,還是該鄙夷他的狠辣無情、手足相殘,亦或是選賢任能、虛懷若谷、廣納谏言,開創了一代貞觀盛世。

     帳内的三人,看着正義淩然的李言,此時竟都有些愧疚,對方身上那種人性的光輝讓他們自慚形愧。

     心中更是無比震憾,原以為右賢王是一個不知禮數,不通仁義,依仗暴力,隻懂殺伐的莽夫。

    能做到今天的位置,不過是氣運逆天,如何能與中原詩書禮儀熏陶出來的仁人君子相媲美。

     現在看來,他們還是對對方了解太少。

     最後還是窦誕出來阻止了房玄齡的争辨:“李言說的對,在此事上,是二郎做的不對,這一點兒,任誰也無法歪曲。

    二郎雖是帝王,但個人得失,與天地惶惶之大道,無數蒼生的福祉比起